一、 李薇婷近日在不同平台(微批、虛詞)評論黃碧雲「非虛構小說」《盧麒之死》,以檔案的冷對應《盧麒之死》情感歷史(affective history)的熱為討論切入點,嘗試引證《盧麒之死》「刻意地落在檔案…
標籤: 香港小說
歷史地描繪過去並不意味着「按它本來的樣子」去認識它,而是意味着捕獲一種記憶,意味着當記憶在危險的關頭閃現時將其把握。 ──本雅明〈歷史哲學論綱〉 不知為何,讀了黃碧雲新作《盧麒之死》兩章,我便覺,這書很大…
找郭艷媚的新書《菩薩低眉》花了我幾天時間,在開筆之前,我必須猛力批評一下新城市廣場的商務印書館,舖面小,算了,幾乎沒有新書,現代文學欄還是幾十年前的「現代」,夠哂摩登,算了;宗教哲學欄全部心靈雞湯,算了;…
昨晚我把楊天帥的〈Pizza塔利班〉給台灣同學,說,這是我此生讀過最好的飲食文學。語畢我抽了根菸懺悔,因為我此生根本沒讀過超過十篇飲食文學,澳牛的黃昏算嗎?豆腐火腩飯算嗎?大學時期修過Food and W…
近年,香港的本土意識興起,大約從2007、2008年起,「本土」這個字在不同的論述層面經常出現。友儕文人在這幾年間也會在問,香港本土意識在政治和社會學研究上,已經幾經轉變,未知在小說創作上有可影響?雖然文…
「一起出一本書吧。我寫故事,你畫插圖。」米哈大概在三年前跟我說。我那時隨口就答應了,反正我知道出書這種事多是隨口說說。直到去年聖誕前,他突然說故事已經寫好了,問我會否幫他畫插圖。對,就是《餡餅盒子》。 如…
訪問/李薇婷、譚以諾 文字/李薇婷 攝影/譚以諾 鄺國惠可能不是讀者熟悉的名字,然而,對香港文學有興趣的讀者,卻不應錯過他的小說。從《普洱茶》(1997)到新作《雲的理由》(2017),眨眼已是二十年。當…
曾經有段時間狂啃香港小說,資料搜集時發現了「天地長篇小說創作獎」,發現了第一屆的亞軍《普洱茶》,發現了鄺國惠。 不知是否創作量不多的緣故,留意的人很少,閱讀的人很少,到了2007年,他出版了第二本長篇《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