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讀到一篇文章,讀《日本近代文學的誕生》裡「文學」概念的說法。我便想起,關於柄谷這本書,原來仍然不缺同好。[1] 興起而找回一些筆記,成此文。柄谷行人研究文學出身,專研的是「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然而…

突然讀到一篇文章,讀《日本近代文學的誕生》裡「文學」概念的說法。我便想起,關於柄谷這本書,原來仍然不缺同好。[1] 興起而找回一些筆記,成此文。柄谷行人研究文學出身,專研的是「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然而…
在反修例運動進入停滯的關頭,謝曉虹交出了一本「寫給香港」的長篇小說,從近年的研究者角色,再次回到小說家的身份。不過,儘管寫的是香港反修例運動,《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下簡稱《鷹頭貓》)卻先是遠赴台灣出版,…
從未有一個歲末,像2019年這樣來勢洶洶向人們襲來。儘管如此,身處運動中的我們都了然於胸,這一年將烙在心中永不褪色。在如此時刻談出版物,又比平常多了許多的私心,那麼希望有人先於我、甚至代替我說出香港的形狀…
* 原文刊於林三維,《月相》(香港:Kubrick,2020)。 接觸林三維是從小說開始。她的第一部小說《白漬》,才出道,交出來的便是長篇。從書店買回來的一刻,實在不能相信她與我是同代人。我實在不是要說甚…
沒想到相距數月,《盧麒之死》的相關評論再度引起討論,甚至作者親自回覆。[1] 《盧麒之死》誘發的評論實在不少,[2] 有論者對《盧麒之死》引述間沒有留下註釋而令檔案夾雜敘事變得無從稽考而影響小說敘事感到可…
封面照片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文化研究中心提供 眼下很難想像閱讀這件事「貼地」得可以像專家證人為三子案提堂作供般「學以致用」,當外在環境排山倒海壓來,閱讀往往被歸類為「不切實際」和「離地」的行為。…
原文刊於《Sample》第八期「(仮)和平時代的戰爭武器」 2006年伊藤計劃以《虐殺器官》(Genocidal Organ)進入第七回小松左京賞最終候補之一,失落大賞,當年大賞從缺。當年小松左京賞內對《…
一切還得從1920年代的灣仔說起。那時灣仔滿滿是日資商店和在港日人,日本食店、喫茶室、日文書店林立,[1] 招待訪港日人的東京酒店Tokyo Hotel亦大刺刺地座落在干諾道中的碼頭附近。大抵因此,灣仔被…
現在有幸看見全貌的早期香港文學刊物不多,《墨花》現在便只能看見零星幾期。一般而言,評論切忌處理無法完整閱讀的期刊,不過,評論有時需要些許衝動,也不妨拋磚引玉。研讀1920年代的刊物資料,對比之下,《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