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香港的武俠電影時,我們通常會談甚麼呢?可能是在野的江湖,又或是武術之傳統和功夫流派,也可能是想像的中華,亦有可能是俠義精神。然而,葉曼丰在《武俠電影與香港現代性》一書中首先想要討論的,是我們…

當我們談論香港的武俠電影時,我們通常會談甚麼呢?可能是在野的江湖,又或是武術之傳統和功夫流派,也可能是想像的中華,亦有可能是俠義精神。然而,葉曼丰在《武俠電影與香港現代性》一書中首先想要討論的,是我們…
每次與人談起香港的文化政策,往往都只能提到陳雲《香港有文化》。梁寶山在編《不離地藝評》這書時,特意留有一個章節主論文化政策,畢竟何慶基曾任香港藝術中心總監,一直以自己的筆來介入政治和政策討論,故編這小…
在九十年代寫作的文化人,是無法迴避九七的議題的。何慶基也沒有例外,而編輯亦把他在九七前後的作品整輯成「一九九七,文化政治」一章。對比起藝術作品中的九七意涵,何慶基在其時更為關心的,反而是硬實的文化公共政策…
活躍於八、九十年代香港的文化人,很難不去談論中國,不去關注中國,這是那時那地之人的社會條件,而這條件則催生出一代人對後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中國之思考,這是我們活在當下香港在回顧香港文化史時所必須了解的。何慶…
何慶基在《不離地藝評》之序言中,開宗明義地說他的藝評「不畀面」,並會結合分析作品形式和信息,找出作品更深層的文化、社會和政治意義。這種取態並非當下回想當年,事實上,他在八十年代已直言不諱地說明這點。他在1…
《不離地藝評》收錄何慶基 八、九十年代的藝評,不少人覺得這書與當下相去甚遠,以為不過是歷史紀錄。這書固然是歷史紀錄,但當中的問題意識與當下依然環環相扣。我們不妨從何慶基的書序說起。 何慶基到底為何開始寫藝…
* 原文刊於譚劍《黑夜旋律》(香港:格子盒,2019) 當虛擬變成真實 踏入了二十一世紀,無論思想家、評論家還是創作者,都在努力思索互聯網高度滲透日常生活、Wi-Fi成為如空氣一般理所當然的存在後,人的「…
在運用鐵路的推理小說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阿嘉莎.克利絲蒂(Agatha Christie)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一群(看似)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乘上同一班長途列車共度數日,期間一個暴風雪的夜晚發生謀殺案,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