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讀《幻魅都市》】香港電影中的草根身影

專欄 譚以諾:點讀系列

【點讀《幻魅都市》】香港電影中的草根身影

  香港電影給人的感覺,除了各種類型片或混合類型片外,就是中產化。看看八十年代後的港片,多少故事設定是以中產階層為起點,或者故事走向是以中產為終點。當然,這麼大的產業中,總會有例外的,其中一個重要的例外就是陳果。階級議題在香港電影的論述中並不多見, 即使有所討論,也主要是批判中產階級的困局。幸好是,陳果着力把草根召到香港電影的銀幕中,他把鏡頭放在社會邊緣的草根階層,這點已引起不少學者的關注,張美君是其中一位,她在著作《幻魅都市:張美君博士香港電影研究論文集》中,有詳細分析。

  現事中,香港中、下階層多以公屋為家,而《香港製造》則可算是陳果的自我表述,也可說是草根香港的表述。《香港製造》上映後,陳果曾在訪問中談到階級與屋邨的關係。他自覺地點出,屋邨很能代表香港,秀茂坪、慈雲山等地的黑社會,都是不少在屋邨長大之人的共同回憶,公屋就是香港本地文化黑暗面的再現。他在《香港製造》中,把公屋刻劃成監獄般的地方。重看《香港製造》,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畫面出現欄柵、鐵網、格子圖案磚牆等,在在營造受困感和在囚感。

  而不幸的是,住其中的人,必須以此為「家」──如果這可以算是家的話。電影中,屋邨情況極不理想:密度高、衛生差、收入低、家庭出現問題、社區罪案頻生等。《香港製造》中令人難忘的一幕,是主角中秋在屋邨單位向外望,窺看沙田全景。沙田正是七十年代中發展的新市鎮,有效地成為公屋和新發展的典型;而陳果故意表現出公屋的陰森可怖、遭摒棄感,,喚起憂鬱與缺失,通通投射到中秋身上。

  張美君進而提到,老式公屋只為低下層提供差劣的居住環境。觀眾大概都會記得,《香港製造》描述中秋在墳場自殺,畫面則出現老式屋邨,可以說,希望與死亡是如此諷刺地並存在一起。電影結尾的諷刺瞬間,絕望與希望抵消,虛無感如此實在地不言而喻。陳果的電影雖非鬼片,卻總帶着與鬼片相似的感受結構──香港縱然如何被訴說是全球都會,頑固的草根依然陰魂不散。

  張美君在《幻魅都市》中以陳果為例,大談香港電影中的草根身影。張美君指出,陳果聚焦城市中若隱若現的事物,透過各種寓意,強調全球化城市中的無家狀態,只要稍為想想他的「九七三部曲」就能了解。不過,張美君更想指出的是,陳果的「九七三部曲」固然提到現代生活中無家與無根的感覺,但陳果並不純然悲觀。陳果着意把角色置於城市空間之中,讓他們有機會自我肯定在城市活着的權利──儘管城市早已將他們遺忘。

 

書籍資料:https://typesetter.hk/2021/01/04/uncannycity/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