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朱琦琪 步出尖沙咀地鐵,莫名燥熱,距離目的地不遠,明明是直路,怎麼變成了長征?必先繞過重重人群,避開裝滿身份象徵的七彩四方炸彈。在空間不斷被縮減的城市,停下來喘一口氣都有着昂貴的代價。汗水隨著疑問…
標籤: 香港文學
在〈配戴新感官的漫遊者與他們眼中的香港奇觀:劉以鬯都市小說的視覺性〉一文中,我借用七十至九十年代形成,且逐漸影響文學等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視覺轉向」(the visual turn)概念,以「視覺」為中…
黃仁逵是我最喜歡的香港散文家,不過他可未必同意我這樣分類,畢竟人家繪畫音樂劇場攝影電影通通是能手,誰能為海洋分界呢?叫他畫家吧,他卻說他是「畫畫的人」;[1] 乾脆叫他藝術家吧,他卻這樣說過︰「『藝術家』…
一切還得從1920年代的灣仔說起。那時灣仔滿滿是日資商店和在港日人,日本食店、喫茶室、日文書店林立,[1] 招待訪港日人的東京酒店Tokyo Hotel亦大刺刺地座落在干諾道中的碼頭附近。大抵因此,灣仔被…
七百萬人裡,大角色小人物自有他的傳奇。然時光掩映間,總有些人被漸次淡忘。如要你寫一個香港人,你會想起誰呢?又會怎樣寫呢? 匯智出版一路走來第二十個年頭,紀念文集正正以《香港.人》為題,由二十七位作家執筆,…
陳浩基,小學便捧着福爾摩斯,現時筆下的推理小說被翻譯成超過七種語言;夏芝然,膽小又按捺不住好奇心,寧願開着燈睡覺,也要把鬼故和小說內的兇殺案一一讀完。他們對謎團着迷,寫下了一個又一個故事。這個下午,他們談…
當我們談論劉以鬯,我們談論的是甚麼? 劉以鬯小說評論者眾,以他作為焦點的專書、傳記、訪談、研討會、紀錄片成果紛呈,從「劉以鬯熱」到「劉以鬯學」,已經成為認識、研究香港文學史必須邁腿跨過,卻又容易抽筋的門檻…
原刊於《城市文藝》第96期,2018年7月出版。 作家劉以鬯逝世之後,電影導演王家衛在網上貼文悼念,提到他的電影《花樣年華》受到劉以鬯小說《對倒》的啓發,這段文學、電影互動的佳話又被重提。不過翻閲以往的記…
提起劇作家姚克,選修中國文學的新高中學生或會記得其中一篇課文《西施》,這是姚克遷居香港後首個舞台劇作,曾在香港上演。除了課文流傳外,姚克對本地讀者而言相當陌生。香港中文大學在6月23日舉辦「坐忘.香港: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