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不太讀詩,但總是在無意中流露對詩的仰慕。東京奧運的港隊高手何詩蓓和李慧詩,名字都有個「詩」字──他們的父母讀詩嗎?未必,但他們還是相信,「詩」這個字太美好了,足以成為給女兒的第一份禮物。 詩…

* 原文刊於鄒芷茵《食字餐桌》(香港:後話,2019) 給芷茵的《食字餐桌》寫序,不能不心虛,畢竟她是廚神,我卻是飯桶而已。好東西下肚,我只會哇哇大叫好吃啊(有時候肚裡還藏著幾句代表讚美的髒話),她卻能吃…
每次聽說洪慧受訪,都膽顫心驚︰這傢伙性烈如火,天知道又要說出甚麼刺人的話?溫柔敦厚,在他眼中恐怕是貶義詞。想到洪慧不時在中學工作,更覺不可思議,畢竟那正是最講禮儀、道德的地方,而他不只以詩挑戰校規,還把玩…
洪慧變了。 如果這句話出自他的情人,九成是控告他貨不對辦,始亂終棄;出自我這個評論者嘛,那只是提醒大家,別急着從他的新作《借火》回味《最後,調酒師便在Salsa裡失蹤》的曖昧酒意。對,調酒師真的失蹤了,《…
黃仁逵的散文擅長捕捉光影,像照片,像畫,也像電影,顯然與他在這些媒介的創作經驗相通。回看首本散文集《放風》的分輯方式,已可見黃仁逵的文字與其他藝術媒介遙遙和應︰輯一「四百擊」借用了杜魯福的片名,全是人物描…
黃仁逵是我最喜歡的香港散文家,不過他可未必同意我這樣分類,畢竟人家繪畫音樂劇場攝影電影通通是能手,誰能為海洋分界呢?叫他畫家吧,他卻說他是「畫畫的人」;[1] 乾脆叫他藝術家吧,他卻這樣說過︰「『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