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團裡的種種可能──夏芝然、陳浩基書會

SampleX微批文學媒體計劃 報道

謎團裡的種種可能──夏芝然、陳浩基書會

陳浩基,小學便捧着福爾摩斯,現時筆下的推理小說被翻譯成超過七種語言;夏芝然,膽小又按捺不住好奇心,寧願開着燈睡覺,也要把鬼故和小說內的兇殺案一一讀完。他們對謎團着迷,寫下了一個又一個故事。這個下午,他們談談執筆背後,藏在謎團裡的種種可能。

「三條問題,Who done it?(兇手)、Why done it?(動機)和How done it?(方法)。」陳浩基列舉推理小說的標準寫法。從事資訊科技工作近十年,他寫作時利用編寫電腦程式的邏輯思維,將謎團和線索環環相扣於字裡行間。「傳統如福爾摩斯的推理小說:大屋有五個賓客,其中一人死了,要找出兇手。」他筆下的〈黑與之間的真實〉,偵探將謀殺案的關連人物召集在房間內,從中觀察疑兇眉頭間的變化。各人內心自白,讓讀者在迷霧裡以為找到兇手,真兇卻另有其人。然而,曾獲「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和登上日本「年度十大本格推理小說」榜首的他,更善於打破傳統。

長篇推理作品《網內人》,開首主角的妹妹在網絡欺凌下自殺,姐姐認定其中一位網民是兇手。「全港七百萬人,為何要欺侮她的妹妹?」陳浩基跨越空間限制,將兇手藏在無盡的網絡中。偵探展開高科技調查,真相如洋蔥被層層剖開,令人驚訝人性才是最解不開的謎團。

陳浩基笑言推理小說總是以「真相大白」完結,一解讀者心中痕癢。若將謎團藏於文學類小說,又會怎樣?他看着旁邊的夏芝然,二人相對而笑。

夏芝然的《慾望之狗》收錄了十六篇短篇小說,以文學的手法描寫城市人。有些主角名字只有一個英文字母,或以「他」代表,情節如碎片散落在人物不規則的聯想。作為讀者,一邊閱讀,思緒不由得推理起來。在〈寄給W的〉中,誰一直寄寫着綿綿情話的名信片給主角Y?為何〈N個小事故〉的主角會找捲入謀殺案的網友,追查沉默寡言的父親?這些故事總是沒有確切終結,有時停在主角的遐想,有時超脫夢幻,有時又讓你覺得自己跟主角身處同一城市,你能預想他的「結局」。

「我跟好朋友聊天,或者看Facebook,我發現很多人都處於一種莫名奇妙而不知由來的焦慮中。」夏芝然發現自己亦然。「我很想找出我的焦慮來自甚麼,這本書有點像探索我們生活、四周的價值觀從何來。」陳浩基寫推理小說,是為了讓人在解謎的過程找到娛樂;夏芝然卻是為了替自己解謎而寫作。

「大家都是從愛情小說認識愛情。」夏笑了笑。書中沒有結局、沒有名字,或許是因為她還未解開對生活的迷惘。謎團,總令人踏出第一步,嘗試代入、探索、在細節裡找到因由。人在書外、書內都不斷地解謎,他們以寫作滿足了好奇心,你呢?

活動後夏芝然(左)和陳浩基(右)簽書
活動後夏芝然(左)和陳浩基(右)簽書

然後,談談藏在謎團裡的種種可能

日期:2018年7 月7日(六)

地點:誠品尖沙嘴店

講者: 《網內人》作者陳浩基、《慾望之狗》作者夏芝然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