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西西於香港《快報》開始連載自傳體小說《候鳥》,共得三十萬字,後來以前十八萬字作為上卷,1991年印行出版。2018年,西西在臺灣洪範書店出版小說《織巢》,作為其早期小說作品《候鳥》的姐妹篇…
廿一世紀才過了五分之一,但已足夠讓當下哲學家呈現出與上幾代前輩人物截然不同的面貌,這主要表現於哲學書寫的文筆方面,大眾化、電子化的閱讀習慣,似乎催生了一種講求精煉,甚至精緻(也許還得比班雅明或布希亞更…
2021年度的英國的女性小說獎(Women’s Prize for Fiction)公佈了入選小說的長名單,其中一部受到最多負面評價的,可能是愛爾蘭九十後作者,瑙伊斯.多蘭(Naoise Dolan)…
在台灣讀書共和國雙囍出版第一本小說《廢墟的故事》的鄧觀傑,可能香港讀者會對他的名字稍微陌生,但他的履歷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是在香港奪得的。除此以外,他亦曾獲台灣印刻的超新星…
日前在《微批》看到詩評人洪慧的評論〈中國人不需要救贖──讀黃茂林:《中國病人》〉,文中說黃茂林「其詩敘事性強,尤好長篇大論。詩歌語言有嚴重的散文化傾向,未免囉唆。」不免令人猜測評論者的「散文化」的標準…
1.私論.何謂出版與編輯應有的樣貌? 夾在編輯這份職業與營利主義之間 我的職業是「書籍編輯」,做編輯這一行將近四十年。編輯也有很多種意思,比方說電視節目的編輯,就是要剪接影片上字幕,做成半小時或一小時…
藉由《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一書,班納迪克.安德森試着解釋民族這個「異常現象」為何在當今社會賦予人們那麼深刻的情感正當性。首先,他先是在書中定義民族為「想像的、有限的、有主權的共同體」,…
二十世紀初韋伯的兩場演講被整理成文字,分別是以「學術」與「政治」為不同主題,而這也映襯到這場《以學術為志業》的演講中的內容:「政治不屬於課堂⋯⋯不過就講師方面而言,政治肯定也不是屬於他們的事情,如果他…
英國的布克獎國際獎(The 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公布了入選的短名單,這名單從早前的十三本作品中選出其中六本,毫無疑問,入圍的都是本年度的好書之一,但讓筆者感到較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