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死論述」只有二元對立的死胡同? 百花齊放的青年刊物一一呈現,《香港七十年代青年刊物回顧專集》令我有一個很關鍵的思考:不同立場、專業的刊物都在七十年代時「齊放」進行自我的主張,那麼近期「已死論述」是…
夏碧泉文獻及相關藝術品的展覽《咫尺之間,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Portals, Stories, and Other Journeys)由亞洲藝術文獻庫呈現,該文獻庫研究員黃湲婷策畫,在大館當…
最近參觀了HKMOA的幾個展覽,寫法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展、香港現代主義藝術展的兩篇評論,下筆都還順利。但是,在觀看位於五樓新空間的展覽「多元視野──八、九十年代香港藝術新象」時,我卻體會到一種似曾相識卻…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下,產出急劇萎縮、需求萎靡不振、失業人數高企這三大衝擊,就像莎士比亞戲劇《馬克白》開場時的三個女巫,在電閃雷鳴中施展妖術,將經濟衰退的陰影籠罩在美國剛剛經歷的黃金十年頭上。 …
當我們談到在德勒茲筆下的尼采是個「指向未來的思想家」,這跟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尼采對此刻意義的強調,似乎有所衝突。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此延伸思考,在德勒茲的意義下,退化與未來、甚至跟永恆回歸(die ewi…
在我們身處的華語世界,「尼采熱」仿佛自二十世紀初以來便從未停息。1902年10月16日,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介紹尼采與馬克思,是現存可考據文獻中最早把尼采引介到華語世界的文章。後來王國維、茅盾與陳獨…
我們終必要處理到在德勒茲的《尼采》中,權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與蛻變等概念了。在《尼采與哲學》裡,德勒茲如此說:「權力意志因此歸屬於力量,然而這種歸屬卻是通過一種特殊的途徑:…
2021年度的英國的女性小說獎(Women’s Prize for Fiction)公布了入選小說的長名單,十六本入圍小說中,有英國作家蘇珊娜.克拉克(Susanna Clarke)的《皮拉奈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