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裡的「我哋」總是耐人尋味,同音字是「我地」。它可以解作我們,也可以是「我所擁有的地方」,或是「我屬於的地方」,既單一個體視野,亦能為眾數。當然,一座城市,至一個地球不應被壟斷私有的,而是群體共生…
據現代精神病醫師定義,「病態」一詞粗略理解為「一種人格障礙,患者會表現出持續的反社會行為,缺乏同理心和自責行為,有利己主義」,[1] 而過往文學研究認為,作家撰寫「病態」甚至「精神病」,旨在揭露寫作背…
提到「轉型正義」,多半會聯想至曾受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而遭撕裂的社群,就近如韓國光州與台灣白色恐怖等,以及如何採取與國情相符的方法善後修復,促成社會和解,創造更鞏固的新民主文化。但落實修繕,其首要條…
一收到余英時先生(1930–2021)去世的消息,翻檢書櫃上多種余英時著作,書本觸手可及,一直在當眼之處,足證他的書常讀也常用,可惜大師已去,從此再無此等地位的大師。 《余英時回憶錄》在2018年底初…
當我閱讀黃可偉的新書書稿時,便印證了我對他的網絡印象:作為一個積極寫作的人,他既是投稿達人,也是文獎獵手──這評語並無任何貶義,我只是對他的寫作狀態相當好奇而已。他是兩部長篇小說的作者,坊間評價不俗,…
劉以鬯(1918-2019)於1949年從上海移民香港, 多年來從事編輯寫作工作,筆耕不輟,扶掖後輩,被公認為香港文壇泰斗。其代表作之一長篇小說《對倒》被改編為電視電影作品 [1],被譯為英文與日文,…
在我很喜歡的小説《公園生活》中,吉田修一探討公共場所與私密空間的關係。都市生活改變空間的定義,甚至讓都市人面對親近的人,出現「不是說我不想和她待在一起,就因為想在一起,所以才會從一個房間移動到另一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