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與香港出版的一些著作

SampleX微批文學媒體計劃 漫談

余英時與香港出版的一些著作

  一收到余英時先生(1930–2021)去世的消息,翻檢書櫃上多種余英時著作,書本觸手可及,一直在當眼之處,足證他的書常讀也常用,可惜大師已去,從此再無此等地位的大師。

《余英時回憶錄》在2018年底初版,一紙風行,這部回憶錄只是開頭,一路細說生平:安徽潛山的鄉村生活、抗日戰爭、入讀東北中正大學和燕京大學,回憶錄的第四章曾先行刊於《明報月刊》,最耐細讀,若要了解五十年代香港的文化與政治,實在不可錯過。第四章上半部分談及香港與新亞書院,入史學家錢穆門下,也修過唐君毅先生的課堂,而第四章下半部分就談及香港自由知識人的政治文化動態,以至五十年代香港和台灣流行的反共刊物《民主評論》與《自由中國》,余先生也閱讀《人生》與《自由陣線》,其中《自由陣線》週刊為香港第三勢力的出版品,自由出版社不單刊行《自由陣線》,也出版了余先生最早的著作《近代文明的新趨勢》(1953)及《民主革命論》(1954)。這兩本小書加上另外兩種早期著作《民主制度的發展》(1955)和《自由與平等之間》(1955),已收於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余英時文集.第六卷: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內容有刪減),正如余先生所指,《近代文明的新趨勢》是縱的敘述,《民主革命論》是橫的論列。大抵而言,《近代文明的新趨勢》以民主為主題,敘述西方自文藝復興和宗教革命以降的現代社會變遷和文化背景。《民主革命論》重視革命的精神、範疇、路線與方法等。

  《余英時回憶錄》第四章也憶述友聯集團及其創建人、友聯的規模與影響,以及《祖國周刊》的獨特作用,在尾聲中,余先生也講到與徐速和劉偉一起成立高原出版社,並將《到思維之路》(1953)和《文明論衡》(1955)二書交高原印行作為支持。這兩本小書就收於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余英時文集.第七卷: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上)》 ,《到思維之路》的雜文曾刊於《自由陣線》週刊,《文明論衡》的議論文章則見於《人生》雜誌。從這些余先生早年少作,清晰可見胡適自由主義思想如烙印般的影響。日後,余先生寫成兩篇胡適研究的經典之作,即〈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序〉和〈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當然源自於他對胡適學說滾瓜爛熟。這兩篇長文,既是序文,篇幅幾成專書,如今都收於《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之中。

  《余英時回憶錄》第五章述及美國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教授寫論文,回憶錄至此告一段落,教人對之後的事引頸以待,尤其是1973至1975年,余先生從哈佛告假兩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校院長兼中大副校長,推動中大改制,這段期間的經歷,尤其引人注目和議論,但還是未見他自身的詳盡憶述及表白。然而,余先生在香港電台《傑出華人系列》的訪問中直言:

  我很不客氣地說,唐(君毅)先生,你在背後算計我,這個不對。我是你學生,你有甚麼問題,應該找我當面好好談。當面一句話不說,背後卻來整我,貼我大字報,這個我不能原諒。……在我生平上是一件大事,剛好碰上了,在我前後的校長都像太平天子沒甚麼風波,一到我手上就有風波,也許我命裡帶風波,不管做學問,還是搞行政,一定出大問題。

  在中大期間,余先生趕上了香港學界的《紅樓夢》熱潮,寫成了兩篇論文,1974年發表於《香港中文大學學報》,又成為《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一書中最重頭的兩篇力作。1974至1975年間,余先生也寫成《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以清代乾嘉學術大家戴震與章學誠為重心,探討宋明理學轉入清代考證學的「內在理路」,清代儒學從「尊德性」向「道問學」的轉變,書稿在1976年由香港龍門書店出版。

  從七十年代中葉開始,余英時著作主要在台灣出版,《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等等,都膾炙人口。中國大陸方面,《士與中國文化》1987年率先引入,而余英時作品系列六本,在2004至2005年間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2004年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十卷本余英時文集,2014年又補入《論學會友》及《國學與中國人文》兩卷。

  至於香港,相隔超過三十年,到了2008年,香港明報出版社推出《會友集—余英時序文集》一書,此書最可觀為自序長文,洋洋灑灑,探索序文本身長達一千七百年的發展歷史,此序實在先聲奪人,兩年後收於《中國文化史通釋》時命名為〈原「序」:中國書寫文化的一個特色〉。

  2010年,余先生在香港出版了《情懷中國──余英時自選集》(天地圖書)和《中國文化史通釋》(牛津大學出版社)兩本著作,《情懷中國》中開首的〈《孤琴》序──兼憶一九四九年的燕京大學〉,從巫寧坤的書回憶燕京大學的末日,文中內容可與〈「國家不幸詩家幸」 ──巫寧坤回憶錄《一滴淚》允晨新版序〉(見《會友集—余英時序文集》),以及《余英時回憶錄》第三章互參。此外,散文〈境界與平常心〉從下棋想到馮友蘭的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境界說,談得精彩而深遽。至於《中國文化史通釋》,就以思想、政治、商業、宗教、民間文化、文學、醫學、科學、藝術、科舉、俠等題目談中國文化史,在後記中,余先生刻意點出普世價值與多元文化間的調適,就如一聲暮鼓晨鐘。

  同為2010年,余先生在台灣出版《人文與民主》,2015年推出新版《中國與民主》,由香港天窗出版,重點是增加了港版自序,以及〈香港抗命時代的開端〉(原文為2013年7月1日刊於《蘋果日報》的〈公民抗命與香港前途〉)、〈大陸尊儒的黑心內幕〉兩文,余先生將香港民主運動上接天安門民主運動甚至五四運動,肯定了公民抗命和佔頌中環,是爭取普選的最重要手段,也批評大陸尊儒是要得到政治利益,而真正的儒家價值和西方現代普世價值非常相合。

  2016年,余先生的英文論著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兩卷本,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品面世,屬於Masters of Chinese Studies系列,此系列之入選者僅有韓南(Patrick Hanan)、余國藩、許倬雲和余英時四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哥倫比亞大學出版推出了《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的英譯本The Religious Ethic and Mercantile Spirit in Early Modern China,由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主編。

  2018年《余英時回憶錄》推出後,近三年間未見新作,而余先生已是九旬老人矣,如今竟已與世長辭。余先生的門人弟子不少,可惜,盡得真傳者恐怕難有,收到余先生去世消息的一刻,我想到:中華學術已裂,長存浩氣已絕。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