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爭為題的詩在香港詩作裡並不罕見。李心若〈工人老金〉(1932)、巴度〈賣報的孩子〉(1933)、何浧江〈在某機器鋸木廠裡〉(1940)、何達〈簽名〉(1958)、崑南〈旗向〉(1963)。[1]然而許…
標籤: 香港文學史
七十年代最好的香港詩人:癌石(上) 癌石的特別之處在於,〈警察〉甫一開始,詩人癌石已經投身於抗爭運動之中。因此他才會被警察關進「雜差房」毒打。癌石的發言位置,並不是知識份子居高臨下地向抗爭運動的群眾解釋理…
七十年代最好的香港詩人:癌石(上) 開始之前,還望讀者諸君先參閱拙文〈超越時代的詩作──讀癌石:〈警察〉〉,切記切記。詩人廖偉棠謂「反抗者不能落入被反抗者的邏輯,反抗的詩不使用被反抗者的粗暴語言」,並言〈…
一、《香港方物志》之品位 1975年,六年級教室中有一用水果箱改造的圖書櫃,我從中發現葉林豐《香港方物志》,之後一讀再讀,成為我的童年最愛,此書對我鍾情野外,觀察自然,研習博物學有啟蒙作用。長大後知它自1…
一切還得從1920年代的灣仔說起。那時灣仔滿滿是日資商店和在港日人,日本食店、喫茶室、日文書店林立,[1] 招待訪港日人的東京酒店Tokyo Hotel亦大刺刺地座落在干諾道中的碼頭附近。大抵因此,灣仔被…
上文簡要地解釋了意識流寫作的一些特質,同時提出了學者們對「《酒徒》是否一部意識流作品?」的看法,最後以作者意圖的觀點回應了當中的疑問。本篇主要會談談《酒徒》中的意識流式敘事,並繼續而作者意圖的思考進路說明…
香港文壇巨匠劉以鬯逝世,在送別他的紀念儀式上,播放《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的紀錄片,作為致敬。「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出自他的《酒徒》,後來又被王家衛放到《2046》。在靈堂上播放着如此光與影,看着的人都…
一、 談到易文(楊彥岐,1920-1978),很多人會立刻想起他的經典《曼波女郎》(1957)和《空中小姐》(1959),也有不少人會談他夜總會之作如《桃李爭春》(1962)和《月夜情挑》(1968)。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