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抒情傳統論、《抒情中國論》與《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 如果由1971年2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陳世驤教授在亞洲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年會發表〈…
標籤: 中國文學
《第一爐香》電影上映,關於是否要入戲院去看,我心忐忑,藝文界朋友意見更是不一。各種聲音之中,有兩點我極為同意:其一,如果沒有看電影,就不應該提議別人不要去看;其二,如果沒有讀過原文,寫影評就不要妄下論…
據現代精神病醫師定義,「病態」一詞粗略理解為「一種人格障礙,患者會表現出持續的反社會行為,缺乏同理心和自責行為,有利己主義」,[1] 而過往文學研究認為,作家撰寫「病態」甚至「精神病」,旨在揭露寫作背…
閻連科的《她們》和《我與父輩》兩部作品發表時間相距十年之久,過去閻連科散文作品鮮有集中討論女性,故此《她們》因應「男性作家書寫中國女性生活經驗」等標籤效應成為2020年的觸目之作。評論者對作家如何在書…
木心在《文學回憶錄》的簡介寫得非常簡單。 1927年生 原籍浙江烏鎮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 1928年移居紐約 2006年返回浙江 2011年辭世 從其生卒年份可知,他熬過了二戰、國共內戰、大躍進、文…
在〈「贅述學」:多情卻被無情惱──漫談沈從文的文學與人生〉(下稱〈贅〉)一文中,因篇幅所限,我未冗解釋吳曉東對於沈從文作品「指向一種倫理重建」的說法,為補缺漏,於此續作論述。[1] 吳曉東在〈從「故事…
有評者曾說胡遷的小說多是為了抒發情緒而寫,不具任何說教和隱喻的意義,黃麗群也曾在《大裂》推薦序直言「(胡遷的作品)不管放在那一條脈絡下,哪一種已知的模板裡,都顯得不易解釋,像塊在視野中任何位置都無法嵌…
多情與無情之間的辯證張力,從來作為現代中國作家的作品乃至真實人生裡,揮之不散的一大主題。這在不同作家身上體現作不同的形態,比如魯迅起初吶喊「救救孩子」的希望與晚年親睹左聯互相批鬥時的絕望,抑或茅盾早年對共…
陸蠡(1908–1942),原名陸聖泉,在其三十餘年人生中,著有散文集三本,分別為《海星》、《竹刀》(後改名《山溪集》)、《囚綠記》。陸蠡文風典雅,好寫鄉間風物,思想達觀,不時予人光明希望。同時,他亦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