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段時間狂啃香港小說,資料搜集時發現了「天地長篇小說創作獎」,發現了第一屆的亞軍《普洱茶》,發現了鄺國惠。 不知是否創作量不多的緣故,留意的人很少,閱讀的人很少,到了2007年,他出版了第二本長篇《消…
標籤: 香港文學
讀畢《消失了樹》,我被鄺國惠的洞悉力所激盪,他看出無論在「九七大限」面前抑或「後九七」時期,香港人所謂「本土」的建立與「身份」的尋求,都是困難重重幾近永不可得,許多人以為這是在於大陸的壓倒之姿,但他卻看見…
謝曉虹,作為香港文學的一個符號,所指涉的意義不外於變態及殘酷,比較中性一點可以形容為魔幻、森冷、怪誕,[1]要寫推薦語的話就是「富於挑戰性的閱讀體驗」。[2]此外的關鍵詞就是難以找到,實體書與她的比喻結構…
董啟章近年發表的小說,以數十萬字的「自然史三部曲」最觸目,但其小說世界龐大而複雜,很多人因為作品篇幅而卻步。筆者認為「自然史三部曲」正好對應香港步入九七後異常複雜和混亂的情況,只有這樣的長度才足以包羅萬象…
《在熾烈的日光下我所誤讀的一切》是盧勁馳去年出版的書,書名很長(下稱《誤讀》),封面有個黑色大圓形在中間,圓後有個朦朧的人影,呈現出「視障」的視角。視障就是看不清,但看得清就是所謂明眼人嗎?於是,書名和封…
董啟章為譚以諾新書寫序,以樂高積木切入,剖開書中小說的創造力。我小時候也有玩過樂高積木,但我作為90後,比較喜歡電子遊戲,所以我童年的沉沒,始於SimCity。其實董啟章的序中也有輕輕帶過SimCity,…
文/攝︰陳家朗 主力繪畫,偶爾寫作、攝影、拍電影的藝術家黃仁逵,其新一本散文集《眼白白》於上年年末正式出版。今年4月22日,他受練習文化實驗室邀請,來到灣仔艺鵠,與讀者分享創作《眼白白》的意念,還有對文字…
時下我們聽慣了「是有種人」的調調,作為喜歡文字的人,我還曾經順勢思考過「有種文學」。在動盪的年代,文學靜態,似乎追不上變化、趕不及對應,有趣的是,這缺點也剛巧是優勢,文學作品所衍生出來的想法可以遠比一句口…
訪問:何杏園、李昭駿、譚穎詩 整理:何杏園 自從張婉雯參與動物權益運動後,我們談到她都幾乎是先想動物,忘了她未曾停止過寫作,在最活躍於為流浪動物爭取權益的那段時間,得到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張氏上一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