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當代語境的氛圍下,當提及「視覺性」,人們自動聯想起電影、電視產業。無可否認,這是當代藝術的潮流趨勢,然而視覺性的形塑未必單單與影像構上關係,乃與文字產生微妙的關係。 羅崗老師論及「視覺『互文』…
標籤: 香港文學
《地納於心》是記憶之書。但甚麼人需要記憶?甚麼事物需要記憶?記憶其實是對失去或即將失去的一種渴求、一種企圖掌握的勞作。周漢輝寫的是一個既古又新的香港,一個含納許多人成長與失落的香港,一個既美好又驚悚、…
記者出身的任護花(?–1976)被譽為「跨界奇才」,「報壇怪傑」,1930至1960年代,活躍於報業、粵劇、電影、通俗小說、評論等多個範疇,多才多藝,思路刁鑽富創意,是粵港俗文化發展史上的一位知名人物…
讀枯毫的詩有如看姜文的電影:時而魔幻沉鬱如《太陽照常升起》,時而黑色幽默如《讓子彈飛》,正是所謂「揣着明白裝糊塗」。《史後生物》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如《讓子彈飛》中張麻子與黃四郎持槍對峙之局,枯毫就有…
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並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裏。只有我被黑暗沈沒,那世界全屬於我自己。 ──魯迅 香港過去十年的故事該從何說起?九十年代末的七彩煙火一夕散去,「惘惘的威脅」快速掩至。新世紀東方之珠滿…
鮮活,鮮血淋漓的生命。這是我讀完《與靈魂有染》後最大的感覺,詩人以近乎手術刀般的筆觸逼視生命的每一道皺摺、每一根骨和肉,但那已經是手術失敗後的景象(如果說寫詩作為一種針對回憶的手術),剩下的只有悼念的…
一、如何正確打開文本? 《漫遊者》於2020年由石磬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是香港作家陳曦靜的第一本散文集。陳曦靜不只自稱是用文字紀錄生活的「紀錄者」,更於該書序中給自己另一定位──「夾縫人」:「不知是『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