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奇才」任護花的新發現與年表

漫談

「跨界奇才」任護花的新發現與年表

  記者出身的任護花(?–1976)被譽為「跨界奇才」,「報壇怪傑」,1930至1960年代,活躍於報業、粵劇、電影、通俗小說、評論等多個範疇,多才多藝,思路刁鑽富創意,是粵港俗文化發展史上的一位知名人物。[1] 然而,有關他在1945年以前的事蹟,一直零散不詳。近期筆者從一批廣州舊報和圖書館藏中,找到好些任護花的早期資料,在過往鮮被提及。

這次較重要的新發現,包括下列三項:

 

一、

  盧敦[2] 的回憶文章──他與任護花同期在廣州投身電影工作。1984至1988年間,盧敦在香港《文匯報》撰寫名為「瘋子生涯半世紀」的專欄,部份文章輯錄成書,於1992年出版,但有關任護花的五篇文章,[3] 沒有收錄書中,因此鮮為人知。

  據盧敦憶記:1931至1932年間,他和任護花同在《廣州日報》擔任副刊編輯,因而認識。盧負責娛樂版,任則編小說藝文,每日下午四、五時左右在報館見面。那時候任以「護華」(古時漢字華與花相通)的筆名在各報副刊撰寫趣味性的小品雜文,當時專寫這類文章的作家如「龍井」、「霞子」、「迫擊炮」、「護華」很有名氣,深受讀者歡迎,文體另創一格,短小幽默,通俗有趣,是白話與文言混為一體,更常出現廣州俗語,類似香港戰後名作家高雄(筆名有小生姓高、三蘇等)一類的文風,引人入勝。

  任護花除了編輯和撰稿之外,更兼任永漢影院的宣傳,當時永漢和明珠兩間戲院都是放映頭輪西片,主持明珠影院宣傳部的,就是「迫擊炮」。兩院在業務上競爭甚烈,因而雙方的宣傳都要大展身手,那時沒有電台電視,主力的宣傳工具是報紙,因此要在報紙廣告詞句上絞盡腦汁,針鋒相對,出奇制勝。任護花很常運用中國舊詩詞來宣傳文藝西片,頗為收效,因那時候喜看文藝西片的都是公務員、教師和學生等知識份子。

  1932年,鄺山笑在廣州創辦紫薇影片公司,開拍局部有聲電影《無敵情魔》,由鄺山笑與譚玉蘭合演,也請任護花負責宣傳。其後導演李化邀他編寫電影《璇宮金粉獄》的劇本,由鄺山笑、李麗蓮、紫葡萄等合演,可以說是任護花踏入電影圈的第一部作品。片名也是由任護花想出來,因那時候一部由法國明星梅禮士司花利亞(Maurice Chevalier)主演的歌唱西片The Love Parade,譯名《璇宮艷史》,在廣州賣座空前,而薛覺先、馬師曾也把它改為粵劇演出,也很賣座,於是「璇宮」一詞已為觀眾熟知,易收宣傳之效。

  接着任護花又為李化寫了第二個劇本《炮轟五指山》,到海南島實地拍攝,用「炮轟」兩字,也是因為當時有部西片譯名「炮轟」甚麼的,十分賣座,而五指山屬於海南島一個神秘的地方。綜觀護花所拍的影片,大都十分注重「戲軌」和片名,如他在四十年代編導的電影《腸斷跳樓人》,便是根據當時一則桃色社會新聞改編;他另一電影《明日又天涯》,是一首著名粵曲的名字,至於他編導的其他電影,如《有情飲水飽》、《食飯神仙》、《蠶蟲師爺》和《多情竹織鴨》等,都是很通俗的成語,這亦足以說明任護花的創作意識,總是離不開觀眾。

  盧敦稱讚任護花社會經歷豐富,曾深入了解電影的操作和營運情況,研究出有效率的跳拍方式,不用經常改動燈光和攝影機位,縮短了拍攝的時日和節省菲林,在那個資源缺乏的年代,獲不少同行仿效。任護花還大膽突破當時的「明星制度」,起用新人,一方面可降低演員薪酬,又免受「時間配給」之苦,如當年的羅劍郎,就是護花一手提升培養出來,羅劍郎當時在粵劇界仍未走紅,任護花跟他簽了長期合約,把他培養成頗有票房把握的著名小生。

  由於任護花懂得控制成本,而劇本選材又夠通俗,所以他拍出來的影片,大多成本低又能賣座。但盧敦亦指出,本來深入觀眾,了解觀眾是好的,但有時只為了迎合而不惜降低藝術質量,便可能產生不良的社會效果,就值得商榷了。

  1949年,香港一批電影界人士成立「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簡稱華聯會),策劃集全體編、導、演及製片人的力量,義拍電影《人海萬花筒》(1950年公映),以籌款購置會所,盧敦讚揚任護花十分熱心促成此事。這電影由十個短故事組成,分別由十位編劇和十位導演負責。任護花編寫的一節是《陳圓圓之歌》。此片的演員陣容可說空前,也很賣座,製作方面,任護花盡了很大力量,片名《人海萬花筒》也是由他提出。

  然而,任護花與政治立場逐漸左傾的華聯會顯然愈行愈遠,之後未見他參與該會活動的消息。任護花1976年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當時香港的右派報章有報導和訃聞,但盧敦1986年發表回憶文章時,竟然不知道,錯寫任護花在美國去世。這錯誤亦見於2018年香港電影導演會出版的《香港電影導演大全 1914–1978》。

  另外,筆者在1948年7月2日廣州《星報》上的「藝林搜秘」專欄,看到一篇題為「刁蠻宮主紫葡萄」的文章,作者署名夏至。該文稱紫葡萄第一部粵語片,是於1931年拍攝的《火燒姑蘇臺》,這也是任護花編導的第一部電影;但筆者查找有關這時期的廣東電影資料,沒有發現《火燒姑蘇臺》這電影,也沒有發現任護花早於1931年便擔任導演。估計該作者誤記和混淆了任護花的得獎劇本《粉碎姑蘇臺》。

  此劇原是任護花為「勝壽年」粵劇團編寫,以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復國歷史作藍本,約於1936年初在廣州公演。國民政府的戲劇審查委員會表揚該劇有衛護國家、收復失地和激發愛國思想的內容,同年二月頒發獎狀嘉許。不久,廣州有聲影片公司將此劇開拍成同名電影,任護花除了和王乃鼎聯合執導,還在片中擔演一角,同年六月在省港兩地公映。

1936年6月6日香港《工商日報》刊出《粉碎姑蘇臺》公映的頭版廣告
1936年6月6日香港《工商日報》刊出《粉碎姑蘇臺》公映的頭版廣告

  另據1936年1月23日的《國華報》頭版廣告,「新生活」粵劇團安排了任護花的新編粵劇《玉指挽河山》在農曆年初一晚演出,此劇同樣改編自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國的故事。有說此劇亦被拍成同名電影,但未發現詳細資料。

 

二、

  從1934至1936年的廣州《國華報》找到任護花十一篇白話小說連載,及出版小說集的廣告──

  過往常被人談及的任護花小說,如《中國殺人王》和《牛精良》,多用半文半白,或三及第文體寫成,但這次在《國華報》上看到,任護花寫得一手簡潔流暢的白話文小說,主要以當時的社會為題材,反映現狀,較特別是有一篇科幻作品,名為〈步行火星記〉,十分前衛。

1935年7月31日廣州《國華報》上刊登的任護花小說:〈步行火星記〉
1935年7月31日廣州《國華報》上刊登的任護花小說:〈步行火星記〉

  他由1934年6月12日起,以任護華這名字,開始為《國華報》撰寫白話文小說,第一篇是〈現代太太〉,連載至同年八月。之後他的小說專欄,便一直署名任護花。小說的連載期有短至一個月,也有長至三個月,一篇接一篇刊出。各篇小說的名稱及發表時間,詳列下面他的年表內。遺憾目前找到的《國華報》並不齊存,因此部份小說期數缺失,未能一窺全貌。

  《國華報》刊登小說的版面名為「說部」,佔半版,由約十個不同類型的小說欄組成,原先此版的小說都是以文言文或半文半白的文體寫成,版面也較單調,一張圖畫也沒有。任護花帶來的新氣象,始於他第三篇小說〈殺人小姐〉,[4] 1934年10月起連載,便每期配上插畫師黃幻鳥的一幅漫畫,欄頭亦加上畫像,令版面出現突破,其小說欄亦由原來較次要的中下位置,移到版面的左上角,反映他的小說受到重視。任護花在1934年6月至1936年7月底,共為《國華報》寫了十一篇小說。1936年9月底,他隨靚少佳、靚次伯等組成的「勝壽年」粵劇團往美國演出,相信因此沒有在此報續寫小說。

  另外,中文大學圖書館特藏部現藏一冊殘缺的《任護花連圖小說集第二集》,其設計頗具任護花的鬼馬特色,五篇小說之間有一透明薄頁相隔,薄頁除印上插圖者,及首發報章的名稱,最有趣是註明讀完該篇所需的時間!薄頁的資料顯示,任護花三十年代撰寫的白話文小說,還曾在廣州的《公評報》、《七十二行商報》和《誠報》刊登,而從現存《國華報》的廣告得知,將報上小說合成的《任護花連圖小說集》最少出版了四集。

 

三、

  發現《機器英雄》、《中國奇俠》、《中國偵探》三個英雄系列小說,及有關《牛精良》的新說──

  中文大學圖書館特藏部現藏任護花撰寫的《機器英雄橫掃連縣》全集,以周白蘋筆名,用半文半白的文體寫成,於1948年5月由紅綠出版社出版,內頁顯示另一全集:《機器英雄橫掃粵北》已經出版。

《機器英雄橫掃連縣》的封面。(鳴謝中文大學圖書館特藏部提供藏品拍攝)
《機器英雄橫掃連縣》的封面。(鳴謝中文大學圖書館特藏部提供藏品拍攝)

  1947年4月及5月的廣州《國華報》報導,任護花夫婦在香港淪陷後,北上內地避亂,中途盤川短缺,幾乎流浪街頭,幸遇到一批機器工人駕駛的車隊,接載他們往目的地。任護花知恩圖報,和平後雖已移居香港辦報,但因這些工人組成的機工總會汽車電科支會要籌款,他特與妻子再組粵劇團於五月中上廣州,為該會義演籌款。相信任護花創作《機器英雄》系列小說,與他戰時逃難及遇上這批機器人員有關。此小說系列可能早於戰時在粵北的報章上連載發表。

  中文大學圖書館特藏部還藏有一冊《中國奇俠揚威東京》,封面副題為「中國奇俠槍戰錄」,以周白蘋筆名用白話文體發表,由香港武叢出版社出版,缺出版年份。

  另從上海圖書館發現一冊《中國偵探揚威紐約》 中集,封面副題為「偵探鬥智小說」,1950年由香港武叢出版社出版。又香港公共圖書館藏有一冊《中國偵探劇戰暗謀殺黨》全集,由香港錦華出版社出版,出版年份不詳,兩本同樣以周白蘋筆名用白話文體寫成。

  由此觀之,四十年代後期至五十年代,任護花曾以較正面的人物,創作英雄系列小說,但這三個系列現時在舊書市流傳不多。

  此外,1947年6月27日廣州《星報》報導,《牛精良》是任護花1942年在曲江創作的小說人物,小說原名《香港瓦崗寨》,刊於當地由李金石當社長的《粵華晚報》上。和平後,將小說易名《牛精良》刊於香港的《紅綠》報上。《香港瓦崗寨》和《粵華晚報》之說,過往罕見有人提及。

  現根據過往報人的記述及新發現的資料,編製下列的任護花年表,期待日後有更多資料「出土」,豐富或修訂他的生平記錄──

左為任護花中年時期的照片(由筆者提供)。右為他的小說作品。
左為任護花中年時期的照片(由筆者提供)。右為他的小說作品。

 

任護花,諱護年,筆名有周白蘋、金牙二、護華等。
按其訃聞推算,約於1903年出生。
祖籍廣東鶴山,世居佛山。原職小學教師,因好文藝,經常投稿報社獲聘用。[5]

1930年代初

  • 活躍於廣州的報界和影劇界,先後在《公評報》、《廣州日報》等任職記者、編輯,小品雜文散見各報章,亦在大新公司及永漢影院兼任宣傳,策劃以歌舞為主的新派劇場,為舞蹈藝員紫葡萄(原名馮翠華,後與任成為夫婦)編寫過多個新派劇本。

1932

  • 兼任廣州紫薇影片公司宣傳,為該公司兩部默片:《璇宮金粉獄》及《炮轟五指山》編劇。

1934

  • 在《國華報》發表的小說──
    • 6月12日至8月:〈現代太太〉
    • 9月初起:〈半邊模特兒〉
    • 10月初起:〈殺人小姐〉,開始每期欄頭有圖像設計及配上黃幻鳥的漫畫一幅
    • 11月起:〈垃圾美人〉

1935

  • 在《國華報》發表的小說──
    • 2月初起:〈摩登前線〉。
    • 3月22日起:〈擦鞋大將軍〉。
    • 5月初起:〈打碎象牙塔〉。
    • 7月7日—9月6日:〈步行火星記〉。
    • 9月中起:〈36日豪華記〉
    • 12月初起:〈香車御者〉
  • 2月18日,任護花把近期四篇小說輯成一集出版,附圖畫二百多張,包括 〈璇宮續艷〉、 〈紅指甲〉、 〈藍嘉袂〉      及在《國華報》連載的〈殺人小姐〉,每本三毫。
  •  約於4月,推出《任護花連圖小說集第二集》,包括六篇小說:
    • 〈車伕大飯店〉李凡夫插圖,曾刊《公評報》。
    • 〈芳鄰〉李凡夫插圖,曾刊《七十二行商報》。
    • 〈花落茘枝灣〉李凡夫插圖,曾刊《誠報》。
    • 〈摩登三國志〉第一回「長板橋畔張飛」,麥嘯霞插圖,曾刊《大華晚報》。
    • 〈垃圾美人〉黃幻鳥插圖。
    • 〈繁榮與女人〉沒有介紹頁,題目前有「小小說」三字。
  • 6月17日,推出《任護花連圖小說集第三集》,包括六篇小說:〈擦鞋大將軍〉,〈阿Q艷史〉、〈無貞島〉、〈謝謝洪水〉、〈男兒經〉、〈摩登三國志〉之「九陣圖中囚諸葛」。每本特價兩毫。
  • 7月17日任護花編的《廣東名家小說集》出版。作者包括沈懺生、阿修羅、黃崑崙、李健兒、鄧繼禹、魏愚庵、冼細柳、譚茘垣、厲厂樵、鄧倒翁等作家的小說。
  • 8月31日,廣東省民政廳頒下訓令,查禁《任護花連圖小說集第三集》,因當中的〈阿Q艷史〉、〈無貞島〉屬淫褻、有傷風化,要全數收回,由出版物編審會抽起才能發行,但作者稱大部份小說已散佈各地,全數二千本,有一千二百本沒有交出,因此擔保此小說集的店主被罰款二百元。[6]
  • 8至12月,先後為「勝壽年」粵劇團編劇《怒吞十二城》、《三十六迷宮》及《粉碎姑蘇臺》,為「大羅天」粵劇團編劇《傾國桃花》、《銀蝶入璇宮》、《西施情困趙子龍》,及為「定坤山」粵劇團編劇《飛燕入迷城》。

 

1936

  • 在《國華報》發表的小說──
    • 2月6日至5月8日:〈轟炸桃花源〉。
    • 5月13日至7月26日:〈萬魂祠驚艷記〉。
  • 1月為「新生活」粵劇團編劇《玉指挽河山》,在大年初一晚公演。
  • 2月初,《粉碎姑蘇臺》獲戲劇審查委員會頒發嘉許狀。
  • 3月7日推出《任護花連圖小說集第四集》,包括六篇小說:〈獻頭記〉、〈阮玲玉的復活〉、〈步行火星記〉、〈金裝世界〉、〈摩登三國誌〉、〈科學相法〉。
  • 6月,與大時代影公司總經理王乃鼎聯合導演的粵語片《粉碎姑蘇臺》公映。
  • 9月底,隨「勝壽年」粵劇團往美國登台,當編劇主任。太太紫葡萄因臨盤在即及患病,遲至同年12月中才自行赴美團聚。

 

1937

  • 在美國東西岸多個城市共演出一年多,同年底與太太先行離團經菲律賓返港。留美期間兩度參觀荷里活影城考察電影製作,並為「勝壽年」在美國攝製的電影《萬里尋夫》擔任編劇,此片1940年在香港首映。
任護花夫婦攝於荷里活美高梅影片公司門外。撮自1937年12月19日《伶星》畫報。
任護花夫婦攝於荷里活美高梅影片公司門外。撮自1937年12月19日《伶星》畫報。

 

1938

  • 1月底回到香港。
  • 3月19日,在香港接手經營原由俞棣茲主理的《先導》三日刊,改為兩日刊出版及革新內容,以金牙二筆名在報上發表怪論。同年5月起,連載其代表作《中國殺人王》系列。
  • 10月廣州被日本侵佔,定居香港。
  • 是年創辦《紅綠晚報》。

 

1939

  • 7月,兼任黃花節主理的《晶報》兩日刊編輯,以金牙二的筆名發表怪論。

 

19401941

  • 導演粵語片:《錦繡前程》、《雪姑七友》、《神秘小姐》,及為黃岱導演的粵語片《好兒女》編劇。

 

19421945

  • 香港淪陷後,與家人逃至粵北國軍控制的大後方。夫妻組織文化劇團演出謀生。有說他在曲江辦《粵華報》,以通俗小說為賣點,曾發表描寫滇緬公路運輸車隊的《輕車萬里行》及《牛精良》等小說。[7] 另有報導指小說《牛精良》原名《香港瓦崗寨》,刊於曲江的《粵華晚報》。

 

1946

  • 由廣東回到香港。
  • 2月7日復辦《先導》三日刊。
  • 12月1日將《先導》改為《先導日報》出版。
  • 3月18日創辦《紅綠》兩日刊。
左為1946年11月30日《工商晚報》刊出預告《先導日報》出版的廣告。右為廣告底部文字放大圖,可見用詞趣怪。
左為1946年11月30日《工商晚報》刊出預告《先導日報》出版的廣告。右為廣告底部文字放大圖,可見用詞趣怪。

 

1947

  • 1月26日,《先導日報》由小型報改為大型報出版,內容仍是小報路線。
  • 5月,重組文化劇團到廣州,為機工總會汽車電科支會義演籌款。
  • 11月21日復辦《紅綠晚報》。
  • 《中國殺人王》和《牛精良》這兩個系統小說長期出版單行本。
  • 編導粵語片《明日又天涯》和《豪門春色》。
  • 為李鐵導演的《牛精良大鬧香港》及陳皮導演的《周身膽鬧廣州》編劇。

 

1948

  • 慶祝《紅綠晚報》創刊十周年,《紅綠》電影組首次出品粵語片《海底迷宮》,任護花監製兼編導。是年還編導《腸斷跳樓人》等四部粵語片。
  • 《紅綠晚報》改為《紅綠日報》出版。

 

1949

  • 編導粵語片《蕭月白》上下集及《大四喜》。

 

19501959

  • 編導《烏龍夫妻》、《蠻女鬥七雄》、《多情竹織鴨》等九部粵語片。為粵語片《張君瑞情殺賈寶玉》編劇,及從他戰後拍攝的六部電影中,選出由名伶演唱的片段,剪輯成電影《任護花歌唱特輯》,於1952年11月公映。

 

1961

  • 3月22日,其小說《中國殺人王大戰扭計深》被電懋公司拍成的同名粵語片公映。曹達華、白露明主演。

 

1963

  • 9月6日創辦中英雙語報紙《中西日報》,一年後停刊。

 

1966

  • 8月與太太環遊世界,由東南亞至歐美,沿途見聞於《紅綠日報》發表。

 

1967

  • 初春出遊歐洲。
  • 2月出版《任護花環遊世界》第一集。
  • 9月出遊南北美洲。

 

1968

  • 3月出版《任護花環遊世界》第二集。內載次子任忠章的亞洲遊記。
  • 6月出版《任護花環遊世界》第三集。後半部為次子任忠章的中東和歐洲遊記。

 

1976

  • 7月26日在香港養和醫院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同月二十九日在香港舉殯。
  • 遺下妻子、三子女(忠邦、忠章、霄麗)及四名內外孫。

 

1986

  • 8月19日起,於1980年代初被地產商江德仁收購的《紅綠日報》改名為《港人日報》。

 

  雖然任護花已逝世四十七年,但他為人津津樂道的代表作《中國殺人王》仍深受讀者懷念,且有新的動向。近年有人選了《中國殺人王》系列的其中約十本,重新設計封面出版,在網上銷售,系列名稱改為《金山:趙詫利傳奇》,趙詫利就是《中國殺人王》的主角名字。[8]

  還有年青一代的香港學者,以《中國殺人王》系列為研究對象,今年初在亞際文化研究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學術期刊,發表英文論文‘Chinese Killer King: trespassing the boundaries of crime fiction and Cantonese literature’。九十年代在大學研究通俗文學的林雅莉表示,在學時已從導師吳昊口中得知任護花創作此小說系列的經過,覺得甚為奇特有趣。她這篇論文主要圍繞《中國殺人王》,探討犯罪小說作為一種普世的類型,與「粵語文學」此一概念之間所含有之跨界意涵。

  林雅莉指出,作為一個活躍於不同地域的英雄人物,「殺人王」趙詫利的英文姓名(Charlie Chiu),與美國作家畢格斯(Earl Derr Biggers)創作的小說人物、後成為荷里活經典角色的陳查禮(Charlie Chan)甚為相近,造型更可能涉及海外華人社會以及全球流行文化中的多個源頭,形成一個既有大都會情懷又有廣東風味的意象。可惜此一系列作品多年來未得到學界重視,這不僅反映了以上海、北京為主軸的菁英文學史觀對南方通俗文學的忽略,也歸咎於目下有關香港文學乃至華語書寫的討論,過度重視身份政治與地方連繫。因此為她提出以「粵語文學」作為理論框架及歷史視角,探討「廣東性」及其隱含之跨界面向,並嘗試找尋《中國殺人王》在世界犯罪小說中的位置。

 

2023年夏天撰於香港

 

注釋

[1] 羅卡:〈跨界奇才任護花〉,《粵港電影因緣》(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5),142。

[2] 盧敦(1911–2000),廣東新會人,生於廣州。話劇和電影演員、編劇、電影導演和製片人。1929年入讀由歐陽予倩創辦的廣東戲劇研究所,1932年首次演出電影《愛的教育》,開展演藝生涯。1936年定居香港,曾演出120多部電影。

[3] 盧敦寫任護花的五篇文章先後在1985年12月12、19及26日、1986年1月12及19日刊於香港《文匯報》。

[4] 1936年6月30日,廣州《國華報》刊登一鳴聲片公司的廣告,預告將攝製根據任護花小說《殺人小姐》改編成的同名有聲粵語片,由任護花和楊百堅聯合導演,楚岫雲、楊業宏等主演。但同年8月16日,另一則一鳴聲片公司的廣告,有「攝製需時,放映無期」八字。目前未能確定《殺人小姐》曾否完成攝製及公映。在三十年代,不少罪案的女性兇手,報章都愛用「殺人小姐」一詞來形容。

[5] 《廣州日報》佛山版,2014年3月19日。

[6] 《番禺縣政紀要》(番禺縣政府總務科庶務處,1935)

[7] 劉乃濟:〈報壇怪傑任護花〉,《文學研究季刊》第二期(2006)。

[8] 「中國殺人王」的全名為趙詫利,刊於此系列較早期發表的〈中國殺人王大戰機械黨〉,首發日期未能追查,現可見於戰後由香港新光出版社出版的單行本《中國殺人王大戰機械黨》第10頁。出版年份不詳。但到了較後期,約五十年代,在《中國殺人王大鬧莫斯科》內出現的主角名字為陳詫利,是作者筆誤?還是甚麼原因?現未能查證。

1 comment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