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意識流文學」,一般人想到的往往不是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憶逝水年華》,就是喬伊斯(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然而,這兩部作品不僅以艱澀難懂出名,甚至《追憶逝水…
標籤: 現代主義
劉以鬯(1918-2019)於1949年從上海移民香港, 多年來從事編輯寫作工作,筆耕不輟,扶掖後輩,被公認為香港文壇泰斗。其代表作之一長篇小說《對倒》被改編為電視電影作品 [1],被譯為英文與日文,…
香港故事如何說? 2016年底,當時我客席授課於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曾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演講廳,以香港文學與世界文學為題作公開演講,家人也來捧場。當時,「香港故事」常設展還在。演講後,我們全家從史前…
在反修例運動進入停滯的關頭,謝曉虹交出了一本「寫給香港」的長篇小說,從近年的研究者角色,再次回到小說家的身份。不過,儘管寫的是香港反修例運動,《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下簡稱《鷹頭貓》)卻先是遠赴台灣出版,…
一切還得從1920年代的灣仔說起。那時灣仔滿滿是日資商店和在港日人,日本食店、喫茶室、日文書店林立,[1] 招待訪港日人的東京酒店Tokyo Hotel亦大刺刺地座落在干諾道中的碼頭附近。大抵因此,灣仔被…
當我們談論劉以鬯,我們談論的是甚麼? 劉以鬯小說評論者眾,以他作為焦點的專書、傳記、訪談、研討會、紀錄片成果紛呈,從「劉以鬯熱」到「劉以鬯學」,已經成為認識、研究香港文學史必須邁腿跨過,卻又容易抽筋的門檻…
上文簡要地解釋了意識流寫作的一些特質,同時提出了學者們對「《酒徒》是否一部意識流作品?」的看法,最後以作者意圖的觀點回應了當中的疑問。本篇主要會談談《酒徒》中的意識流式敘事,並繼續而作者意圖的思考進路說明…
「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April is the cruelest month…)一次又一次,我們重新誦讀艾略特(T. S. Elliot)的《荒原》(The Waste Land),由「死者的葬禮」…
劉以鬯先生以百歲高齡仙逝,文壇都感到惋惜,劉先生開創了中國意識流小說書寫的高峰,而他一生更重要的貢獻是擔任文學副刊與雜誌的編輯,以卓越的守門人視野與觀點,引領了1960年代台灣與香港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