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這個時代,很難想像一個人的生活不感到焦慮。輕微的焦慮使人一時不能集中精神,或寐不安;然而,強烈的焦慮感會使身體各方面感到不適,可以是呼吸不暢順﹑驚恐發作﹑或是頭暈目眩。「假如人類是野獸或是天使,他…
〈此乃是木刻佛經〉fly 必賜福與 玻璃此卦乃光是他 打破了意識 木氣伐其林鎮 十喂耽溺 導致失聰的 送我花辟支佛各方發出嘅聲 欸啲彷彿有著 寢廟印腳 擱起佛陀起來了 這個作品發表於藝術展覽「微明」[…
廣東話裡的「我哋」總是耐人尋味,同音字是「我地」。它可以解作我們,也可以是「我所擁有的地方」,或是「我屬於的地方」,既單一個體視野,亦能為眾數。當然,一座城市,至一個地球不應被壟斷私有的,而是群體共生…
一收到余英時先生(1930–2021)去世的消息,翻檢書櫃上多種余英時著作,書本觸手可及,一直在當眼之處,足證他的書常讀也常用,可惜大師已去,從此再無此等地位的大師。 《余英時回憶錄》在2018年底初…
1.私論.何謂出版與編輯應有的樣貌? 夾在編輯這份職業與營利主義之間 我的職業是「書籍編輯」,做編輯這一行將近四十年。編輯也有很多種意思,比方說電視節目的編輯,就是要剪接影片上字幕,做成半小時或一小時…
夏碧泉文獻及相關藝術品的展覽《咫尺之間,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Portals, Stories, and Other Journeys)由亞洲藝術文獻庫呈現,該文獻庫研究員黃湲婷策畫,在大館當…
最近參觀了HKMOA的幾個展覽,寫法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展、香港現代主義藝術展的兩篇評論,下筆都還順利。但是,在觀看位於五樓新空間的展覽「多元視野──八、九十年代香港藝術新象」時,我卻體會到一種似曾相識卻…
在我們身處的華語世界,「尼采熱」仿佛自二十世紀初以來便從未停息。1902年10月16日,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介紹尼采與馬克思,是現存可考據文獻中最早把尼采引介到華語世界的文章。後來王國維、茅盾與陳獨…
當我們談到在德勒茲筆下的尼采是個「指向未來的思想家」,這跟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尼采對此刻意義的強調,似乎有所衝突。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此延伸思考,在德勒茲的意義下,退化與未來、甚至跟永恆回歸(die e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