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談到易文(楊彥岐,1920-1978),很多人會立刻想起他的經典《曼波女郎》(1957)和《空中小姐》(1959),也有不少人會談他夜總會之作如《桃李爭春》(1962)和《月夜情挑》(1968)。他…
標籤: 香港小說
原題為〈反思本土性:劉以鬯的南洋經驗與小說創作〉 劉以鬯曾於1952年至1957年之間旅居新馬編報,並且在五十年代末書寫了大量以南洋為背景的小說,刊登於新馬與香港的報紙與通俗雜誌上。不過,相對於劉以鬯的上…
文章刊於陳寶珣的《荒澤之魚》(文化工房,2018)。標題為編輯擬定,原題為〈魚檔案──序陳寶珣《荒澤之魚》〉。 回歸二十年之後,我們在這一邊還有甚麽話好說?島若果遭淹沒了,我們還可以是甚麽?繼《沒島戀曲》…
文章刊於陳寶珣的《荒澤之魚》(文化工房,2018)。標題為編輯擬定。 陳寶珣和我相識於中大,我們都成長於八十年代。 《荒澤之魚》是寶珣的第三部小說。雖然故事的背景是當下,但一種屬於八十年代的感情洋溢其中。…
十年青鳥音塵斷,往事不勝思。 ──納蘭性德〈少年遊〉 廿二年前,在香港回歸前一年,向來一派抒情傳統,詩詞瀰漫故事,顛倒港台眾生的鍾曉陽交出了《遺恨傳奇》,研究香港小說的專家趙稀方評價:「看起來像是一部描寫…
一、 記得那年,帶着不熟識香港文學的焦慮,不停啃食香港小說,長篇短篇,聽過又能找到的,都盡量看,劉以鬯的《酒徒》、崑南的《地的門》、西西的《我城》和也斯的《剪紙》自是不可略過的重要讀本。為何當時會這麼自然…
黃筆下群眾散聚的隨機、不可解,和六六暴動論述的訴求(由反天星頭等艙加價五仙到反殖民;左右派兩路選擇不涉事)相映成趣。運動中大家彷彿有甚麼具體的要求和連繫,但一經盤問,大多數人都說是因為「好玩」、「好奇心」…
早有論者提出黃氏實踐了「情感歷史」(affective history)的書寫,談「情感」如何在歷史文字(人之作為、發言──行動)中作不可能的呈現;然而政治運動的情感聚合、消散,不論在經典政治理論和一般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