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龐(Gustave Le Bon)在一個世紀前的這本著作不只是對於群眾心理的分析,例如佛洛姆在《逃避自由》就曾對納粹支持者分析到這些失意的德意志群眾對於自由的捨棄,擁抱強人對於安全感的追索等。而在《…
* 文章摘自《根莖葉花──花墟的記憶與想像》 說到「花墟」的俗稱,活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人多半想起界限街、花墟道、園藝街、園圃街與太子道西之間的那個街區。四周全是拔起的石屎大廈,公路橫錯,街道卻詭異地擠…
2022月11月12日,M+開始入場收費的第一日,也是「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Yayoi Kusama:1945 to Now)主題展覽開幕首日。買了門票帶着小朋友去看展,發現參觀者眾,還有像我…
盛夏日子,客廳裡放着的切花一天一天衰敗,本周的瓶花放着朱蕉、鬱金香、桔梗、蠟梅、庭園玫瑰、地榆、小菊、粉雪、胡蘿蔔花、黃花、金合歡與尤加利葉,一大把繁花盛放。我總是以為,一室有花,就能在平凡日子裡平添…
談起以語言為探討對象的小說,想必很多人會立即想起沐羽的《煙街》。該書以普通話「應該」作粵語「煙街」,一邊影射香港的「煙」(吸煙者與催淚煙),一邊暗示移台港人在異鄉生活的文化衝突,一詞兩用,巧奪天工。不…
第一次在書店看到這本書,不禁疑惑於書名的意義。英文中的the end of the rainbow其實有各種含義。彩虹盡頭,究竟有甚麼?有人說有金子,有人說有幸福。而在這本書是否又是一本充滿正能量的雞…
沐羽的第一本小說集《煙街》已於今年初在台灣出版。這本書的出版地雖然不在香港,書中刻劃的地方也不一定是香港,但讀者仍能在其中尋覓到香港的踪影。究竟作者以甚麼方法來呈現香港?這樣的香港又有甚麼特別之處? …
「雨巷詩人」戴望舒在香港不單住過薄扶林道的「林泉居」,還住過干德道的「對山居」,他遷往「對山居」後,對「林泉居」的日子無限懷念,寫下〈過舊居〉、〈示長女〉、〈山居雜綴〉等名作;但「對山居」的位置更鮮為…
民國十五年,《京報副刊》刊登了〈一個寒假的最好消遣法──代「優種社」同人啟事〉,由時為「北京大學風俗調查委員會」主任的張競生起草,向讀者徵求「性史」,詢問「你曾與同性(即男和男,女和女)戀愛過否?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