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南洋華文教育,先映入腦海,必然是華族先輩,如何披荊斬棘,為教育獻身,甘為孺子牛的偉大事跡。然而,你可曾想過,在神聖的教育事業里,也存在蛀蟲不斷侵蝕華教的根。早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林參天就…

說到南洋華文教育,先映入腦海,必然是華族先輩,如何披荊斬棘,為教育獻身,甘為孺子牛的偉大事跡。然而,你可曾想過,在神聖的教育事業里,也存在蛀蟲不斷侵蝕華教的根。早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林參天就…
《地納於心》是記憶之書。但甚麼人需要記憶?甚麼事物需要記憶?記憶其實是對失去或即將失去的一種渴求、一種企圖掌握的勞作。周漢輝寫的是一個既古又新的香港,一個含納許多人成長與失落的香港,一個既美好又驚悚、…
2023年7月發表〈「跨界奇才」任護花的新發現與年表〉後,不少讀者向筆者提問:杜國威編撰的話劇和電影《南海十三郎》,[1] 劇中人物任惜花是否影射任護花?原名江譽鏐的南海十三郎(1910–1984),…
* 題目及小標題為編輯擬定 黃自鴻著作小序有句話,「期望書中有關文學藝術的斷章,能夠讓大家認識文學的好,了解文學的趣味,以至創作更多的文學,甚或獲得其他方面的啟發。」這值得作為推薦語,將該書推廣到中學…
維吾爾的數位世界體驗起來,並非一直都是個被圈禁的空間。2011年我剛開始從事田野工作時,新疆地區才剛搭建起3G網路,社群媒體剛開始在都會區慢慢出現用戶。等我在2014重返新疆進行第二年的研究時,成年人…
飲食行為可視為社會互動過程,而華人社會的共食文化視進餐為維繫家庭關係、情感和傳統的方式,同時餐桌上的「家傳料理」可見長輩或宗族的料理智慧。借準備或期待食物的過程、餐桌上的味覺經驗,飲食文學除記錄食物的…
記者出身的任護花(?–1976)被譽為「跨界奇才」,「報壇怪傑」,1930至1960年代,活躍於報業、粵劇、電影、通俗小說、評論等多個範疇,多才多藝,思路刁鑽富創意,是粵港俗文化發展史上的一位知名人物…
虎鬥龍爭,氣寒西北何人劍。 風流云散,聲斷東南幾處簫。[1] 1953年,香港武術界出了件大事,《中聲晚報》在吳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吳公儀訪文中,因有「我自北方走到南方,未逢敵手……歡迎與武林人士切磋」…
2021年5月,香港藝術館展出《超現實之外:巴黎龐畢度中心藏品展》。文宣材料選用的就是西班牙國寶級畫家米羅(Joan Miró)於1948年10月8日創作的油畫《鬥牛》(The Bull F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