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香港在地特色的家族故事──《姓司武的都得死》

書評

結合香港在地特色的家族故事──《姓司武的都得死》

  提到近年來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香港作家,莫過於2014年出版小說《13.67》的陳浩基。雖然這部作品是陳浩基早期的作品,但其不僅具有相當高的娛樂性與完整性,甚至還可被讀作是香港近代史,與其他推理作家的創作做出了明顯的區隔。若說這部小說寫的是香港的歷史發展,另一位香港作家譚劍於2023年出版的小說《姓司武的都得死》寫的則是香港的當代。

  儘管譚劍過去專注於科幻與奇幻文學,在2019年左右才開始嘗試推理寫作,甚至《姓司武的都得死》才是他第一部長篇推理小說,但整部作品的細膩程度令人驚艷。這部小說融合了家族故事、在地文化與懸疑推理等元素,帶出了結合香港當代社會問題的複雜華人家族傳統。在中國傳統倫理的影響下,家人與血緣的關係緊密相連,兩者長久以來都備受重視,而「宗親會」與「同宗會」就是此脈絡下誕生的產物。只是人多嘴雜,這些人僅因為「流同樣的血」或「有同樣的姓」就被匡列為自己人,事實上卻非所有人都能產生同樣的認同。在《姓司武的都得死》這部作品中,作者即是以推理故事重新帶出對家人概念的定義與意義討論。

  小說的節奏很快,儘管全書共十六章,但從第三章開始就進入了重頭戲,沒有過於累贅的鋪陳與敘述。此外,人物的特色與刻劃相當鮮明,而這是以故事的單純性作為代價。儘管小說的劇情不難懂,但內容其實不簡單,並不是單純的線性發展,還涉及了不同人物的平行人生與過去經驗(偏偏人物不算少),使幾乎所有主要與次要角色的故事都沒被忽略。也因如此,這些角色才會栩栩如生,而作者恰到好處的拿捏,使小說的易讀性沒有被犧牲,並成功將三個層次的內容(分別涉及司武家族命案、曾尚文與司武炎)在最後完美地導回原點。

  為了凸顯華人家族關係的複雜性,作者將對象設定在一個大家族,而這同時合理化了往後撲朔迷離的劇情發展。甚至在此議題上,小說也非停留在諸如「對你好的才是家人」與「糟糕的家人不要也罷」一類粗淺且陳腔濫調的敘述,而是更深入挖掘了強調血緣的複雜問題,並加入了領養、入贅、非婚生子女,以及骨髓移植造成的DNA改變等因素,使這個看似單純的定義,在遇上複雜的現實顯得並不單純。此外,對比傳統家人的單一定義,小說中還呈現出每個人個性與喜好的千變萬化(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在此產生了加成作用),使得要將不同的人去差別化並納入相同的規範,在現代社會顯得不合時宜甚至不可能。面對諸多約束,作者在書中不時會提及烏俄戰爭與新冠疫情,在在提醒讀者發生場景是在當代,而眼前面臨的是一場傳統規範與現代價值的碰撞。

  加上小說中輔以延伸出來的舊有性別與輩分問題,不僅點出更多這套行之有年的傳統特徵與不合理之處,也使書中傳統家族的面貌呈現更完整。這一切元素都決定了一個人在家族中的地位,甚至還涉及了龐大利益(作者藉機又帶入了香港的丁權與貧富差距問題),使本該友善的家庭關係經營,變成了權與利的鬥爭,活脫脫形成了一門家族政治學。不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盤算,甚至只是碰巧出生於同一譜系的人,幾乎都難逃鬥人與被鬥的宿命。因此,儘管書中沒有刻意安排驚心動魄的劇情,但家庭成員的互動本身就已經夠戲劇化,反映出了現實的荒謬。

  一如譚劍本人於書中後記所述,其融合了本格派與社會派的推理元素,創作出了這部兼顧娛樂性與社會討論,並大獲好評的小說。儘管書中個別人物的發展在最後,隨著真相水落石出並沒有收得非常完美與交代清楚,算是唯一的美中不足,但《姓司武的都得死》無論在題材的挑選與呈現,都可以說是非常成功。加上鮮明的香港色彩,使其成為了一部不普通的優秀作品。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