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家房客》在香港被遺忘的歷史

漫談

《七十二家房客》在香港被遺忘的歷史

  談起《七十二家房客》,很多人會想起那齣由楚原導演、1973年邵氏公司出品的港產片,它被稱為復興香港粵語電影之作,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鮮被提及的是,早於1963年,邵氏已開拍過一齣「爛尾」的《七十二家房客》,兩大導演李翰祥和岳楓曾參與其中,而話劇界演出《七十二家房客》的輝煌成績,及與電影《七十二家房客》的互動歷史,已被不少人遺忘。

  《七十二家房客》原是上海滑稽劇藝人創作的劇目,追溯部份情節及劇名,於三十年代的上海滑稽獨腳戲已曾出現,[1] 經過不斷演變加工,成了一齣反映上海基層市民在民國時期的生活困境,及與惡勢力周旋的諷刺喜劇。1950年8月,在上海新成立的中國五彩電影公司,曾開拍同名的上海方言黑白電影,邀請滑稽劇藝人演出,由沈默編劇,鄭小秋導演。由於當時新政權剛成立,劇情增添了政治色彩。據當時香港《文匯報》報導,劇情描述「上海小市民在蔣匪幫壓迫下,有的出賣肉體,有的出賣靈魂,而官僚資本與投機家則用種種殘酷的的剝削手段大發其財,同時匪特無惡不作,要人民的錢還要人民的命。最後共產黨來了,上海解放了,人民翻身了。」

1950年在上海攝製的《七十二家房客》電影廣告。(網上照片)
1950年在上海攝製的《七十二家房客》電影廣告。(網上照片)

  到了1958年,上海大公滑稽劇團(人民滑稽劇團的前身)公演此劇,劇情和人物已演變成現今流傳的模樣,大受觀眾歡迎,影響所及,好些省市的劇團,都改編此劇演出。而廣東話劇團用廣州話演出的話劇《七十二家房客》在1961年11月14日起登上舞台,由王守一導演。故事背景由上海改到廣州,劇中的人和事亦全部廣州化,觀眾反應熱烈,先後在廣州、深圳、石岐、江門、肇慶等省內各地公演,到翌年四月初已演出過百場,創了該團紀錄。

  有見及此,積極推動柔性統戰的香港左派電影人,成立「香港鴻圖影業公司」(簡稱鴻圖),與廣東的珠江電影製片廠(簡稱珠影)合作,攝製黑白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爭取香港及海外的廣東籍觀眾。他們邀請在廣州的《蝦球傳》作者黃谷柳編劇,王為一導演,演員有當時香港觀眾較熟悉的粵劇藝人文覺非、譚玉真、陳天縱等。

  正當此電影1963年8月在珠影攝製期間,香港的報章報導,邵氏公司開鏡拍攝國語片《七十二家房客》,由擅長處理喜劇的王月汀編劇及首次執導,聲稱「劇本早在去年(即1962年)已寫成,不過由於當時邵氏開拍一連串的古裝片,這個劇本只好暫時擱置」。但估計,邵氏因見話劇版的《七十二家房客》在大陸受歡迎,有香港公司趁此勢頭攝製同名電影,所以想搶先推出。那時電影公司搶拍和「鬧雙胞」的情況常有發生。

  隨後的報導指,其實王月汀只是用了「七十二家房客」這劇名,內容全是香港現代寫實版,反映香港各種社會現狀,劇中人物包括貿易公司小職員、舊樓房東、理髮師、巴士守閘員、放貴利扯皮條的媒婆、夜總會歌女、街邊寫信佬、年輕的扒手、房東的養女等,其中大部份是床位住客。演員有陳厚、丁寧、張沖、楊志卿、蔣光超、張翠英等。但其後傳聞棄用大牌演員及收縮製作費。

  邵氏原本安排李翰祥任此電影的總指揮,但這時他醞釀離巢,往台灣自立門戶,開辦國聯影業公司,而李翰祥的愛將王月汀亦跟隨他投向國聯。邵氏於是改派王星磊頂上,當時王是老牌導演岳楓的助手,成了總指揮的岳楓有意將故事地點改為一幢危樓,及加插幾種不同方言。但在1964年1月後,再沒有此電影的進一步消息,相信攝製並不順利,最後胎死腹中。

  而香港鴻圖與廣東珠影合拍的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1963年12月4日起在香港公映,大收旺場,映期超過三星期至同年12月27日,總收入達三十七萬港元(當時粵語片一般票房收入約為十七至二十萬),[2] 到翌年一月更再度公映。

珠影攝製的《七十二家房客》電影廣告。
珠影攝製的《七十二家房客》電影廣告。

  邵氏的國語版《七十二家房客》沒拍成,但另一粵語喜劇片《一樓十四伙》則應運而生。香港的金海影業公司,同樣把劇情香港本地化,由楊工良導演,胡楓、鄧碧雲、夏萍等主演,1964年7月8日起,公映了七天。

  當時《七十二家房客》的熱潮還蔓延至話劇界,1964年9月1日,香港話劇團(與1977年成立的香港話劇團無關)宣佈成立,以粵語演出此劇,姜中平擔任團長,編、導人員包括多位影劇界前輩:王鏗、陳雲、李亨、朱克、謝益之等,由朱克任執行導演,演員大多來自香港的左派電影公司。同年十二月中先到澳門演出三場,然後回港在普慶戲院和大會堂演出,同樣大受歡迎,多次重演,創下優異成績。其中良鳴扮演的巡警三六九,深受評論讚賞。

香港話劇團1964年演出《七十二家房客》的場刊。
香港話劇團1964年演出《七十二家房客》的場刊。

  朱克晚年接受訪問表示,[3] 他們組織的香港話劇團,是由新華社香港分社總編輯李沖[4] 發起,當時劇團很難找到地方綵排,後得澳門富商何賢支持,安排團員在澳門清平戲院綵排,所以劇團先在澳門公演。

  香港話劇團其後在1965年8、9和11月在港、澳演出《人間地獄》,以及在1966年7、8和10月,在港、澳演出《絞刑架下的中鋒》,均獲好評。據報劇團還計劃籌演《夜香港》等劇目,但由於政局轉變,激進的文革勢力抬頭,香港爆發六七暴動,活躍了兩年多的香港話劇團戛然而止。熱愛話劇演出的團長姜中平轉到新開的無線電視台,主持配音工作。曾經好評如潮的《七十二家房客》,不論話劇或電影,文革期間在大陸都被視為「毒草」,導演及演員下放勞改,在電影中飾演包租婆「八姑」的譚玉真更不堪折磨而自殺喪生,令人難過。

1963年在電影《七十二家房客》飾演「八姑」的譚玉真。
1963年在電影《七十二家房客》飾演「八姑」的譚玉真。

  遺憾後來的香港話劇史研究,大多只記述1977年由市政局成立的香港話劇團,而忽略了六十年代的香港話劇團。上海研究者梁燕麗撰寫的《香港話劇史(1907–2007)》,更把這劇團名字錯稱為「業餘香港話劇團」!

  暴動過後,香港邁進「電視文化」年代,免費的無線電視節目,成了普羅大眾生活的一部份,電視藝員受歡迎的程度,不下於電影明星。六十年代參予香港話劇團的資深團員,當時已活躍於電視圈,他們洞悉若吸納電視藝員演出話劇,會有很強的叫座力。於是在1973年2月18日成立「香港影視話劇團」,[5] 由宗燦枝擔任團長,再度演出哄動一時的名劇《七十二家房客》,導演仍是朱克,演員除了良鳴、李亨、黃侃、黎少芳、黃文慧等昔日的香港話劇團成員,還有年青一代的電視藝員黃淑儀、森森和石修等。這劇團的演出軌跡與之前的香港話劇團很相似,同年三月中先到澳門公演,然後回港在利舞台演出,於1973年12月公演的第二個劇目,也是《人間地獄》。

香港影視話劇團1973年演出《七十二家房客》的場刊。
香港影視話劇團1973年演出《七十二家房客》的場刊。

  相隔九年,粵語話劇《七十二家房客》再度在港澳公演,依然叫好叫座,同年五至十月在香港多區重演。香港華星娛樂有限公司甚至收購此劇團,將其轉為職業演出,1975年2月安排劇團到星馬演出一個月。

  就在粵語話劇《七十二家房客》在香港掀起新一波熱潮之際,邵氏公司又捲土重來,旗下導演楚原在1973年7月初宣佈,即將開拍《七十二家房客》,香港會配上粵語公映,亦會因應海外不同地區的需要推出國語版,演員除了邵氏的影星,還邀請何守信、沈殿霞、杜平等九位著名電視藝員一起演出,巡警三六九一角的人選,最遲才有決定,由劉一帆飾演,他因在清潔香港的宣傳片中扮演隨處扔垃圾的討厭人物,表現出色,獲楚原垂青。

邵氏攝製的《七十二家房客》電影廣告。
邵氏攝製的《七十二家房客》電影廣告。

  最終,上次電影「爛尾」的歷史沒有重演,反而寫下光輝一頁。粵語版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9月22日公映,隨即連場爆滿,引為熱談,這時香港已有兩年零七個多月沒有新攝製的粵語電影面世。[6] 此片的映期長達一個月,最後兩天還有部份戲院放映國語配音版。總票房達560多萬港元,打破李小龍《猛龍過江》的530多萬港元最高紀錄。

  楚原2006年接受訪問時表示,《七十二家房客》的成功不在於他,而是原來的舞台劇本,他不過是靈感到,把它和香港當年的情況結合而已。影評人石琪認為,《七十二家房客》本身只是舊瓶舊酒的舊中國社會小市民諷刺劇,在當年香港純屬懷舊而非創新,但重新運用親切生動的粵語,令普遍港人對母語大感痛快和共鳴,正好為新粵語文化的來臨打響鑼鼓。[7]

  回顧《七十二家房客》在香港的歷程,由電影催生舞台劇,再由舞台劇催生電影,走過一個循環,豐富了香港的文化生活,它也得以在這小島避過血淚衝擊,還創造了傳奇,名揚海外!

1964和1973年兩個話劇團公演《七十二家房客》的場刊封面。
1964和1973年兩個話劇團公演《七十二家房客》的場刊封面。

[1] 劉慶:《上海滑稽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

[2] 王琪:〈粵語片將出現好景〉,《文匯報》,1964年5月19日。

[3] 張秉權、何杏楓:《香港話劇口述史: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香港戲劇工程──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2001)。

[4] 李沖(1921–1988),1940年代原是中共南方分局在香港出版的《正報》月刊編輯,1947年參與組建新華社香港分社,後升任至總編輯,主管文化藝術敎育統戰工作。見軒轅輅著:《新華社透視》(廣角鏡出版社,1987)。

[5] 七、八十年代,香港還有幾個主力由電視藝員組成的話劇團,包括:

1973年9月成立的香港電視劇團,首演《清宮怨》、
1973年12月成立的香江影視劇團,首演《雷雨》、
1987年3月成立的香港影視劇團,首演《一女四男》,至今仍活躍。

[6] 大聯影公司出品的粵語片《獅王之王》1971年2月4日上映後,香港便沒有新攝製的粵語片上映,直至1973年9月22日,邵氏攝製的《七十二家房客》面世,才再有新攝製的粵語電影出現。

[7] 郭靜寧、藍天雲編:《楚原》(香港電影資料館,2006)。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