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與香港的蘭心照相館

漫談

張愛玲與香港的蘭心照相館

  1994年,張愛玲(1920–1995)在新作《對照記》寫道:「1954年我住在香港英皇道,宋淇的太太文美陪我到街角的一家照相館拍照。1984年我在洛杉磯搬家理行李,看到這張照片上蘭心照相館的署名與日期,剛巧整三十年前,不禁自題:悵望卅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1]

  今年是2024年,距張愛玲自題那兩句感言已四十年,她初到蘭心照相館拍下傳世照片,更是七十年前的事。過往,有研究者從舊報找到蘭心照相館快將開幕的宣傳稿,卻沒有查出其開幕日期。新年伊始,筆者有新發現,為張愛玲的研究增添一點新資訊,分別從《星島晚報》和《星島日報》,找到蘭心照相館的開幕廣告,確定其開幕日期為1954年6月10日。那照相館當時的準確名稱是蘭心攝影公司,位於英皇道338號。

蘭心攝影公司的開幕廣告
蘭心攝影公司的開幕廣告

  廣告註明該公司全部空氣調節,專攝高級藝術人像,代理名廠攝影器材,並可特約外拍,但沒有列出公司的英文名稱。到了六十年代,從北角的街景舊照,可見其英文名稱已出現,大招牌上標示Lee’s Studio,Lee是公司老闆厲文俊的厲姓音譯。

  此外,早前facebook的「香港遺美」專頁,上載了一張蘭心照相館大門的正面照片,估計攝於七十年代後期,是此照相館的外觀首次呈現公眾視野。當時公司大門上的招牌名稱已增添了「禮服」兩個字,成為蘭心禮服攝影公司,英文名稱沒變。

蘭心的大門正面照
蘭心的大門正面照

  蘭心照相館開幕幾個月後的1954年秋天,張愛玲便來光顧。那年她三十四歲,是第二度來香港暫住。因為其首本英文小說The Rice-Sprout Song(中文譯本名《秧歌》)將於1955年初在美國推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計劃發表書評,要求張愛玲提供照片刊登,於是張愛玲便由好友鄺文美陪同,到住處附近的蘭心照相館拍照。這次拍下的照片,已「出土」的共有五張,她身穿同一款的高領窄腰右斜襟短襖,但姿態、表情和眼神都不一樣。那短襖應是她挑選的,但各款造形是由張愛玲,還是攝影師主導?目前仍是個謎。

張愛玲在蘭心攝下的五款照片
張愛玲在蘭心攝下的五款照片

  照片1:一手叉腰,一手曲後,頭和目光斜向上,充滿自信和傲氣,相信這是張愛玲和不少「張迷」都喜愛的一張,張愛玲把它編列《對照記》的圖49,附上本文開首的短文。文中最後兩句:「悵望卅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據鄺文美1957年7月發表的文章〈我所認識的張愛玲〉披露:「徹頭徹尾是「紅樓夢迷」的張愛玲,曾因不能與曹雪芹同生一個時代、一睹他的丰采或聽其高論,而出過[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的感慨。」[2] 這兩句原出自杜甫的詩作《詠懷古跡》。張愛玲1984年對舊照自題時,把首句「悵望千秋一灑淚」的「千秋」,改為「卅秋」。

  張愛玲去世前一年,即1994年,她在生時出版的最後一本書《對照記》面世,香港的《號外》雜誌五月號,以此照作封面,專題介紹此書,封面下方有「張愛玲的香港因緣」八個大字,非常奪目。鄺文美見到如獲至寶,在天星碼頭買了一冊回家和丈夫宋淇共賞,並寫信告知張愛玲,言及重睹舊照,感慨時光如流,勾起不少回憶,心情久久不能平伏。[3]

香港《號外》雜誌1994年5月號的封面
香港《號外》雜誌1994年5月號的封面

  照片2:雙手呈弧狀放於腹前,目光平視。樣子看來較溫順平和,還似有一絲笑容。香港大學地鐵站2014年設置的「香港大學百年壁」,以照片介紹港大的歷史及知名人物,便選用了這張照片。

  照片3:是唯一的頭部大特寫,目光向下。

  照片4:雙手在短襖下叉腰,目光平視。這就是《紐約時報》書評版於1955年4月3日刊登的一張。翻出當天的《紐約時報》書評版查看,書評部份連同廣告,達四十頁之多。張愛玲的照片放在第4頁左上方,下面還有另外兩位被介紹的西方作家,而標題為Roots without water (中譯:無水的根)的書評文章,則放在下一頁,即第5頁的中間位置。

刊出張愛玲照片的《紐約時報》書評版內頁
刊出張愛玲照片的《紐約時報》書評版內頁

  張愛玲的遺物中,有這篇書評和相片剪貼在紙上,但標示的日期,是用筆寫上4/3/1955,這是美國式的日期記法,即月份先行,有些慣用英國式日期記法的人,可能因而誤會那書評在3月4日刊登。

  照片5:雙手呈弧狀放於腹前,頭略向上,目橫視。這張表情較奇特,也較少流傳,它與照片1及3,分別被用作《張愛玲典藏全集》其中三冊的封面。[4]

  張愛玲喜愛攝影,對照片有要求,她曾表示:「希望將來能以攝影為嗜好,替朋友拍照……。」[5] 又說過:「我喜歡圓臉。下世投胎,假如不能太美,我願意有張圓臉。」(鄺文美注釋:正如在蘭心拍的一張照相,頭往上抬,顯得臉很圓)[6] 相信張愛玲頗滿意第一輯在蘭心照相館拍攝的照片,所以之後又再去了一次,回來後說:「最好照相拍得像自己,又比自己好看一點。」[7]

  而《對照記》中的圖50,張愛玲註明是1955年離開香港往美國前拍攝,所以推測那張裝容精緻,側臉垂目的照片,也是在蘭心拍攝,同時拍下的,還有一張頭部大特寫,見於《張愛玲典藏全集》第二冊的封面。

估計亦攝於蘭心的照片,左圖即《對照記》的圖50
估計亦攝於蘭心的照片,左圖即《對照記》的圖50

  至於蘭心照相館,現時只能從1958年一則刊於《華僑日報》的簡短婚訊中,得知東主名厲文俊,他與旅港名流楊文申之女公子在童子軍總會大講堂舉行婚禮。

蘭心東主厲文俊的婚訊
蘭心東主厲文俊的婚訊

  此外,從環球圖書雜誌出版社於1958年1月創刊的《環球電影》月刊,發現蘭心照相館專用的簽名標誌,印在每期刊登的明星月曆上,相信該雜誌部份明星照片,是由蘭心拍攝。

《環球電影》內頁出現蘭心的簽名標誌(Gilbert Jong 提供)
《環球電影》內頁出現蘭心的簽名標誌(Gilbert Jong 提供)

  直至1986年8月,仍見蘭心在報上刊發宣傳稿,且在原址經營。不知多少港人曾在此照相館攝下溫馨的結婚照或全家福?估計蘭心於八十年代後期結業,其所在的樓宇亦已拆卸,在1997年建成三十層高的辦公室大樓。

  人逝館變照還在,蘭心照相館不但留住了張愛玲風華的一瞬,也留下無限的思念與追憶!

注譯

[1] 張愛玲:《對照記:看老照相簿》(香港:皇冠出版社,1994)。

[2] 張愛坽、宋淇、鄺文美著,宋以朗主編:《張愛玲私語錄》(香港:皇冠出版社,2010)。

[3] 同注2,頁305。

[4]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共十四冊(台灣:皇冠文化出版社,2008)。

[5] 同注2,頁80。

[6] 同注2,頁98。

[7] 同注2,頁96。

4 comments

  1. > 是用筆寫上4/3/1955,這是英式的日期記法,即月份先行,有些慣用美式日期記法的人,可能因而誤會那書評在3月4日刊登。

    對此註我有一絲疑問。英式日期記法習慣是日期-月份-年份,反之月份-日期-年份才是美式習慣。所以如果報紙採用英式記法,那應當3月4日才是正確日期吧?

    1. 謝謝你的指正, 刊登日期是1955年4月3日, 4/3/1955,這是美式的日期記法,,我請編輯更正。

  2. Thank you very much. I know better about the famous photos of Cheung.

    1. 多多指教。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