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從未現代過》開始,法國當代哲學家拉圖(Bruno Latour)將那個哲學焦點,從以存在、語言、符號這些人類世界中心的概念,轉移到整個自然世界。沒錯,他的《巴斯德的實驗室》(Pasteur: …
標籤: 自然
一、從〈船鍍〉到《而又彷彿》 艾德勒所著《如何閱讀一本書》風靡已久,意在幫助讀者有效地掌握一本書的精義,但他顯然清楚意識到,倘若對象是一本詩集,那麼它不可能被提煉、被歸結,而只能把自己的全部精神交託給每一…
舊約聖經列王記第四章第三十三節(kjv):「And he spake of trees, from the cedar tree that is in Lebanon even unto the hyss…
生於1949年的吳煦斌,作品不多,但常常吸引讀者翻看重讀。她的文字精闢鮮明,作品中關注的議題,對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態常帶來重要啟迪。《牛》(1980)在2016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修訂出版,同年香港文學館策劃…
這次辦吳煦斌的評論專輯,本意是想從自然生態、文化翻譯和性別研究的角度去研讀吳煦斌的作品。近年自然生態研究漸變顯學,而吳煦斌作品多與自然生態有關,籌約這方面的稿件並不困難。倒是文化翻譯和性別的角度不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