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詩人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反覆以童年和家庭作為詩的主題,當中多涉及母女關係中的一些情感。正如之前說過,葛綠珂早年得過厭食症,這顯然為詩人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也使一些評論家…
標籤: 美國文學
美國詩人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獲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讓很多讀詩的人感到意外,又或是失望。[1] 然而,文學獎的頒獎詞稱她以「毋庸置疑的詩意之聲,以樸素之美讓個體性存在成為遍存」獲…
前言:基列之名 起初知道馬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的「基列三部曲」,是讀了童偉格在字母會專輯裡的精彩書評。童偉格稱許羅賓遜高度自律的重複書寫,是對小說家基本倫理的反叛,而其始終…
《我彌留之際》是一本風格獨特的小說。在這本書裡,福克納選擇不以單一的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去描寫一個鄉下家庭為了送葬亡母,踏上一個充滿挫折、艱困的旅程。而是讓十五個人物的獨白交錯成全書五十九篇的章節。營造了一…
還記得《小婦人》(Little Women)扉頁所引用的十七世紀英國清教牧師約翰.班揚(John Bunyan)的《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那麼去吧,我的小書,向…
福克納(1897–1962),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短篇小說題材非常廣泛,描寫的人物從黑人到印第安人、平民、士兵、總統,甚至鬼魂,包羅萬有,對於南北戰爭之後的美國更是有深入的刻劃。福克納的短篇很少…
羅斯的冷峻公知形象 自今年五月美國左翼作家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去世以來,媒體大多致敬和緬懷他對二十世紀美國社會的剖析和刻畫,無不強調一則冷峻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 不錯,從《再見哥倫布》、…
「七十年的瞬間,七十年的生而為人。」(70 years of moments,70 years of being human) 走筆之際腦中冒出這句話。這源於一段小插曲:話說去年12月Patti Smit…
明室也有暗角。有云燈下黑,最熟悉的地方,反而會潛藏無法理解的事。家,雖是令人安心的空間,卻也同樣可以延伸成為詭秘處處的地方,一如電影裡常有的各類鬼屋,一丁點的改變,足以翻天覆地。 Mark Z. D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