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ti Smith七十年的瞬間──《時光列車》

書評

Patti Smith七十年的瞬間──《時光列車》

「七十年的瞬間,七十年的生而為人。」(70 years of moments,70 years of being human)

走筆之際腦中冒出這句話。這源於一段小插曲:話說去年12月Patti Smith代Bob Dylan領諾貝爾文學獎獻唱時兩度忘詞。眾目之下,這位七十歲的龐克教母像初登台的新人直率地說:I apologize. I’m sorry, I’m so nervous……事後,她寫了一篇文章《How Does it Feel》回應這事,這話是文章結尾。

Patti Smith就是如此真、如此赤誠,一如我讀《只是孩子》(Just Kids)時的印象(2010年的第一部回憶錄)。時隔五年,新作《時光列車》(M Train)終於面世。讀這書跟前一本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只是孩子》是年輕時在艱苦藝術生活中的狂熱展望,《時光列車》則回歸詩人本源,靜靜回首過去,察視日常。

Patti在多個訪問中說過一直想當詩人而非歌手。或許是詩人特質,她對變化顯得敏感。丈夫Fred Sonic Smith去世後,她把日子名為AF時刻(After Fred)。回望人生,想起已痛失丈夫、弟弟、父母,曾經「所觸碰的一切都還是活生生的」,當生活切片成文字,筆下的事物就沾上思念。書中以「失去」的旋律貫穿:丟了心愛的黑外套、不見了村上春樹的書、相機遺漏在海灘、旅行時到太宰治、韓波等墓前沉思……她把易被遺忘的日常放在書寫重心,字裏行間有種無話可說,又無不可說的況味:在唐人街被一排排燒鴨嚇一跳、避過節到戲院看《龍紋身的女孩》……以柴米油鹽的瑣碎道出流逝生命中最紮實的一面。閱讀《時光列車》像登上列車,從過去穿透到現在,慢速搖過她生命的月台。

由《只是孩子》到《時光列車》,她的赤誠始終未變,正如她在演唱中忘詞停下那一瞬,我像看到一個更真實的Patti Smith在《時光列車》回望,但骨子裏仍只是孩子;但這書更深一層,我看見歲月在她身上爬過的痕迹。

黑外套、白Tee、窄牛、Dr. Martens,Patti Smith的典型punk rock style。比起和punk rock匹配的酒,原來咖啡才是她的必需品。記得《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說大多創作者每日有其生活儀式。《時光列車》封面的黑咖啡、黑麵包、Ino Caf?的角落位就是她的生活儀式,或許亦是寫作這書的定格。可以想像:在咖啡店這脫離生活節奏的地方,她發呆沉澱,有天打開Moleskine,拿起筆,由意識的車卡引領(她說M可理解為Mind),寫下首句“It’s not so easy writing about nothing”,然後日復日地串成 “M train”。

闔上書,才發現Patti Smith已把大半生放進書裏,如她所下的註腳──這是我的人生路線圖。她很喜歡的村上春樹說過:「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七十年的瞬間,七十年的生而為人。列車即將抵達,想起書中她說“Don’t go, don’t grow”,別離去,別長大。

*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