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寫情感政治,說到底也在探究情感救贖。 現代人大多信奉理性,事事據理力爭,但到頭來弄得身心俱疲了,還不懂得如何梳理自己的情感,更遑論直面自身以及他者的苦痛與悲慟。 人類是情感動物,然而卻不…

民粹的時代,民主的概念被極端推演成政治社會中的事物,必須連庶民都具有可及性,專業被貶斥成賣弄筆墨、故作玄虛,象牙塔成為形容知識份子封閉系統的象徵,高聳入雲卻不近人情。有點像是處在法治國家中──例如台灣,卻…
細察流行的大眾娛樂即可發現,科技發展總有令人憂慮的面向。《Black Mirror》、《Westworld》、《Detroit: Become Human》等作品,以不同的媒介印證,人們總是對科技的前沿抱…
「雖然我是皇馬球迷,但我支持加泰獨立」──這說法是否成立? 「體育不應涉及政治」──這說法又是否成立? 以上兩句有共通點嗎? 每當《義勇軍進行曲》在旺角場響起,總會伴隨着一片「開汽水」聲。然後劇本似的,晚…
原文刊於《正義與差異政治》(商周出版,2017) 我第一次見到艾莉斯的時候,她正聲音宏亮、神情愉快地走進教室,她有着一張大又厚實的嘴巴,臉上掛着哲學家中罕見的大笑容,看着學生的眼神不時跳出溫暖的笑意。這真…
本文刊於黃涵榆《附魔、疾病、不死生命》一書 1976年夏天德國少女安娜莉絲(Anneliese Michel,1952-1976)死於巴伐利亞地區小鄉鎮Klingerberg家中,遺體上佈滿嚴重挫傷,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