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作者面書,蒙作者授權轉載。
編輯是門專業。
這話說得多好聽。但許多人其實並不介意,甚至不認為編輯是門專業。而嘉儀的得獎作品被改事件中我最擔心的,便是編輯的專業性進一步被矮化。
聲援的朋友,許多都站在文不可改的立場。對我來說,這正是矮化了「編輯」的專業,可能他們並沒有這樣想,但可改/不可改成為了對立,甚至有人說得獎作就該以原本模樣刊出。
Come on James, 且撇除錯別字問題(並不指嘉儀的作品,而是泛指所有文獎得獎作都可能出現的錯字),難道看到得獎作品內容出錯也照出,只因他是以這個模樣得獎?我不參加文獎,也沒當過評審,不知不同文獎的評審是否都會如此仔細去判斷作者所寫是否準確。我偶爾編過文學書,作者提過的名稱,地方,作品,年份,事件,都需要做 fact check。是的,那是文學書。一旦出現疑問編輯便需解決。對於一位作家來說,可能也會因為疏忽而寫錯。像是這次的「收爐」與「未來」,我也可能會改。
於是這裡出現了我認為是次事件其中一個嚴重問題:與作者的溝通及確認。
「收爐」與「收舖」,「未來」與「過去」是意思截然不同的。「收爐」一句,文句的含意其實指向的是「收舖」,但作者用「收爐」,是混淆了概念?還是有意為之?這便需要編輯與作者的溝通與確認(而作者在 Facebook 中所談及的,便明顯是有意為之,且具象徵意義)。其他牽涉的改動其實也是這樣(當然,不溝通也牽涉對創作者的尊重問題)。
我想說的是,許多出聲的朋友都指責改動,然而改不改不是重點(這句話對作家們來說大抵是不中聽),而是編輯沒有做好溝通的工作,卻引發了許多人對「編輯」工作的誤解,甚至是武斷地認為編輯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事實上,歐不歐化,阿拉伯數字,標題符號,不同人有不同標準,而這些不同的標準同時存在便形成了灰色的,允許游移的,更有個人主觀性的文字世界,而編輯便是在這灰色的世界處理這些有著不同標準的事情──而編輯也有自己的標準,例如我,如果直排的話,阿拉伯數字當然是不能存在的呀!)
而如果因為是次群情洶湧然後圖書館不敢改作者的文,是否便是完滿解決了問題?真的原樣刊出便是好嗎?
這裡便是我認為的第二大問題,且是更嚴重的問題,便是主辦單位對於編輯專業性的矮化。
負責編文集的真的是專業編輯嗎?還是只是圖書館職員在工餘兼任此書的結集工作?是懂得字懂得教中文懂得寫文便都可以當編輯?當這書連「責任編輯」的名字都沒有的話,可想而知「編輯」的地位在官方眼中是如何低下,低下到沒有出名的權利。而這是一個負責文獎的機構。
所以我明白為甚麼很多人,包括作家,都會把編輯當成校對,便是因為太多人,連對出版及創作關係如此密切的公共圖書館,都認為不需要具名的編輯──甚至,認為識字就可以做編輯──而對編輯的不尊重,向源頭追溯,其實是不尊重文字,不尊重創作者,於是作品隨便改也無需向作者交待。
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對編輯的專業性有更高的要求,也應要求公共圖書館在處理結集,應交予專業的編輯,而不是由職員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