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第六期「餐桌前我們都是人類學家」】食物研究指南──讀《食物:便利、認同與責任》

SampleX微批文學媒體計劃 書評

【《Sample》第六期「餐桌前我們都是人類學家」】食物研究指南──讀《食物:便利、認同與責任》

原文刊於《Sample》第六期「餐桌前我們都是人類學家」

看完這期關於食物的專題,你會不會也心癢癢地想研究你剛剛吞下的食物?那杯天仁茗茶的「913奶茶加珍珠」,它產源何處?那些「珍珠」是如何被發明出來?「913茶王」是如何被評級?評級機制由誰訂立?甚至乎那隻紙杯,那支飲管,對於生態又有何影響?很抱歉,一時間好像拋了太多零散的問題,也許我們需要清楚的研究框架(尤其是當論文指導老師問你,到底你的研究方法是甚麼?理論框架呢?)。由沃倫.貝拉史柯(Warren Belasco)所著的《食物:便利、認同與責任》正好照顧到,我們分析食物時的手足無措。

《食物》全書分為六個章節,闡述了食物研究的三大面向:責任、認同、便利。「責任」:生產食物會同時影響社會以及生態,我們在當中應該如何肩負起責任?就好像珍珠奶茶中的茶葉,對於生產地的生態有何影響?「認同」:關於食物的文化,「人們吃甚麼、在哪兒吃、以及如何吃」?為甚麼珍珠奶茶會成為了台灣的招牌?「便利」:食物當中的生產與消費問題,食物的售價、生產成本、準備成本是多少?珍珠奶茶是如何由我小時候的七蚊一杯,到如今每杯售價二十元?如是者,貝拉史柯為我們建立了一個研究框架,指向食物的倫理學、知識學,以及經濟學。

這本書為我們研究食物訂立了清晰的方向,並且輔以很多案例,例如以美國農地表土流失來討論玉米所涉及的「責任」;又例如由女性主義的奇想小說,談及素食的「認同」問題。而且編者亦很貼心,特意標示出作者在每個章節提出了甚麼問題,「人們願意為更安全、更健康、以更具責任感的方式產製的食品,付出多少錢呢?」。我們未必需要嘗試回答這些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參考作者發問的方式,按圖索驥開始自己的食物研究。

而這本書略為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指出三個方向之間的張力。例如,茶葉的生態影響,如何拉動茶莊的生產成本?又如何改變奶茶的售價?我們需要的,應該是食物的「倫理-知識-經濟學」,三者環環緊扣。不過無論如何,這書絕對是食物研究的上佳指南。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