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俗語解:彭志銘《粵港歇後語鈎沉》

書評

香江俗語解:彭志銘《粵港歇後語鈎沉》

香港人曾經具有出眾的文化活力,在區域中名列前茅,電視劇集、香港粵語流行歌、流行小說、電影,水準各有高低,但常有人慨嘆不及從前,甚至大不如前──當初有誰估到容祖兒和陳奕迅會十幾年霸?小說的藝術成就似乎未見重大提升,電影質量也不過勉強維持水平,不過不失(數量卻偶有增益)。反而,最能夠展現香港文化活力的,不是電視、流行歌、小說、電影,而是口頭的廣東話了,潮語推陳出新,一句講哂,香港人真係創意爆燈。

廣東話不單合乎古音古義,也有生猛活力,日新月異,反映出民間的創造力和幽默感。中日戰爭直到香港淪陷期間,翻譯家兼詩人戴望舒寄身香港,他以筆名達士寫了八十一篇「廣東俗語圖解」,刊於1943至1944年間的《大眾周報》。這批廣東俗語文章,收錄於盧瑋鑾、鄭樹森主編的《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2013)。戴望舒雖然是南來的外省人,但對廣東俗語也有興趣,只是這批文章的行文語調,跟一般戴望舒作品似乎迥然有別,問津介紹者也不多(可參盧瑋鑾《香港文縱:内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2016年,彭志銘的《粵港歇後語鈎沉》出版,作者將不同年代的流行歇後語寫下來。這兩本書中不約而同談及好幾個俗語,可以比較一下。

有些廣東俗語,已有確切解說,不同人的說法都一致,例如「肇慶荷包」(馱衰人),就是說肇慶製造的荷包,因為是偷工減料的劣品,所以引申出馱衰人的意思,但彭志銘補充了肇慶荷包好比是窮人的草編袋的說法。

有的俗語,有不同說法,例如達士說「陸雲亭睇相」(唔衰整成衰),所謂陸雲亭,是位睇相先生,睇相時苦口苦面喊咁口,標新立異。彭志銘補充了另一個說法「陸榮廷睇相」(唔衰攞嚟衰),廣西都督陸榮廷打扮成乞丐去睇相,給相士識穿(相信彭志銘參考了宋郁文在1985年出版的《俗語拾趣》一書中的講法)。兩個解釋,各有意思。

例子不單是一個,「屎坑三姑」(易請難送)的三姑係邊個呢?達士老實說不知何許人也,再附加兩三個猜想,彭志銘就有明確說法,三姑是廁神紫姑神。除此之外,彭志銘將歇後語分門別類,如盲人類、單眼佬類、用品類、香港本土類、澳門類、東莞類、陳村類、蜑家類、廁文化類歇後語等等──此書雖然是以鈎沉粵港歇後語為要旨,但不難想像作者的意圖,是要尋索粵港一帶(已消失、正在消失或將會消失,甚至被消失)的生活文化。

在達士之後,對廣東俗語素有研究者,當數魯金(原名梁濤)和宋郁文,兩人都在二十年代中出生,同樣是新聞工作者。宋郁文的《俗語拾趣》解說歇後語的意思,最見功夫。

魯金的遺作《香江舊語:老派廣東話與香港民生關係概說》(1999年由次文化堂出版),是研究歇後語的主要參考書之一,後來者也少有越過他的說法。

當然又有例外。魯金的《香江舊語》解說係人都知點解的「唔使問阿桂」,那麼阿桂又係邊個呢?魯金說阿桂是廣州五仙門的左哨千總李世桂,是無惡不作的大貪官,終被兩廣總督岑春萱捉拿,大快人心,於是就有粵謳《問阿桂》流傳,街知巷聞,而第一句就是「唔使問阿桂」。可是,彭志銘在《粵港歇後語鈎沉》中點出另一個版本「唔使問阿貴」,所謂阿貴是廣東巡撫柏貴,他權力有限,人們有事都去問兩廣總督葉名琛,所以不用問柏貴。

本來香港有俗語研究的鐵三角,老中青三個人,分別是魯金、吳昊和彭志銘。吳昊寫了三本《港式廣府話研究》,當中一些內容參考了達士的「廣東俗語圖解」,也有許多個人的見解。彭志銘就出版了《次文化語言:香港新方言概論》和《香港潮語話齋》等書,出入於時下街坊的市井潮語,2017年更出版《江湖隱語解話》,解釋幫會語言文化。可惜魯金和吳昊都不在人世,但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人結合香港潮語和文化創意,將民間俗語發揚光大。

另一方面,香港詩人蔡炎培、關夢南和飲江不時用俗語入詩,自有特色,也豐富了香港詩歌的表達語言。那怕一國兩制有天變成一國一制,唔理三七二十一,香港人死牛一便頸,還是應該說地道的香港人的粵語。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