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韓光》:淺談韓劇背後的殘酷與契機

書評

《消逝的韓光》:淺談韓劇背後的殘酷與契機

  自1990年韓國修訂《電視法》後,韓國電視劇市場更為多元並出現競爭,同時九十年代後期韓國更向外國輸出連續劇,讓影視產業和「韓流」日漸蓬勃;但韓劇亮麗的背後,卻是苛刻的工作環境。2016年,韓劇《獨酒男女》的副導李韓光因控訴影視產業壓榨勞工而於結局播出後兩日自殺;《消逝的韓光:低薪、過勞、霸凌,揭發華麗韓劇幕後的血汗與悲鳴》(下稱《消逝的韓光》)由其弟撰寫,是為韓國首本探討連續劇工作環境的書籍。本文將以《消逝的韓光》、輔以相關新聞和韓劇例子,淺談韓劇製作的發展。

 

「特別的行業」:韓國電視產業特殊的傷害

  《娛樂至死》中曾提及電視節目每個鏡頭平均只持續三點五秒,讓觀眾有豐富的感官刺激,同時亦提供多樣化的題材、美麗的畫面和豐富的後製以滿足觀眾的感情需求,由此可見製作人員需要不少時間準備。而《消逝的韓光》介紹了韓國連續劇獨特的播放模式:每周播放兩集、每集七十分鐘以上,在有線頻道出現、加強惡性競爭後,甚至出現單集一百分鐘的紀錄;另為配合觀眾喜好以調整劇情,韓國連續劇大多邊拍邊播、有四集存貨就首播,這與香港普遍一集四十五分鐘、殺青後後製再播放的模式不同。在競爭下,韓國連續劇更致力討好觀眾,作為參與式文化,連續劇讓觀眾成為主動的消費者及參與者以增加他們的投入度,但讓本來已緊張的製作變得更為疲於奔命。

  以上高壓的工作模式,得出的或是良莠不齊的制作質素甚至事故,書中提及2017年播出的韓劇《花遊記》一名工作人員在欠缺安全設備的情況下,於三米高的天花板安裝吊燈,結果不幸失足墜落、下半身癱瘓;另同劇亦曾於播出時發生CG後製未完成就直接播出的狀況。該劇問題連連或是獨例,但可見趕急的制作模式、不周全的工作環境,對人員和成品均有負面影響。

  本書曾引用外國影視相關人員的説話以帶出韓國製作人員於全球「惡名昭彰」:「如果想用最少的經費拍出高品質的作品,就去韓國」,除韓流熱潮外,韓國影視產業的工作模式亦受廣泛關注。2018年韓國時事節目《TBS張允善的Issue Fighter》中,演員朴赫權曾提及拍攝現場中能依照《勞動基準法》標準的工作人員不多於二十份之一、同年「電視劇製作環境」業界調查顯示,百餘名劇集製作勞工中有逾六成都是以「自由工作者」形式與製作公司簽署合約,未能享有勞工保障及每周最多五十二小時的工時規定。在《消逝的韓光》指出部份韓劇工作人員被當成「能隨時看到藝人,又能搞藝術的特殊人們」而非勞工,不但與韓國勞動部、最高法院判決相違、忽略了其勞工特性,並或藉此加強了對製作人員的剝削。

  在文化研究的「文化迴路」理論當中表示,物件(object)或文本(text)的文化意義由生產(Production)、規範(Regulation)、再現(Representation)、消費(Consumption)、認同(Identity)五個因素扣連且互為影響,缺一不可。在此嘗試以文化迴路套入韓國連續劇製作中:除幕前觀眾的消費與認同會影響劇集劇情和風格的生產、劇外周邊活動或再合作的再現外,亦或會影響法例的規範;過程中或生產、消費因素出現變動,如於幕後過份逼迫演藝人員、劇集品質下跌或因庫存問題停播,會讓觀眾、社會出現呼聲促使改進相關法例和規範。但此或有賴社會的自覺、發現扎根已久的「問題」而非視作合理的「獨殊性」,並試圖作出改變。

 

「從屬的壓迫」:韓國文化與職場困局

  除上述韓國影視產業的「獨特性」以致身體上過勞的局面外,韓國深植的儒家傳統文化亦或為影視職場中精神上壓迫的的主因。韓國連續劇的專業製作技能主要由師徒制傳授,然而在拍攝現場中因鞏固的階級觀念而讓導演擁有極大的權力,再加上契約讓工作人員必須服從,使韓國影視產業出現軍隊式的領導者文化,讓下層工作人員的工作超載且缺乏尊重。同時上承上段藝術產業的「特殊性」,不乏領導者視其製作為「藝術作品」而強調自身決定,以上一方面加劇了獨行獨斷的情況,另一方面亦放任部份導演以「創意」之名而不作任何準備,讓工作進度不斷拖宕,並忽略了幕後人員的辛勞。

  另外韓國影視產業中,女性工作人員和兒童演員亦為弱勢。作者成立「韓光媒體勞動人權中心」以檢討韓國影視產業的不當行為後,收到有關性騷擾、性暴力的舉發從未間斷,甚至有求助女性表示「片場就是凌虐女性的地方」,工作時被辱罵、被輕視屢見不鮮,亦因韓國女性大多被要求負擔育兒和家事責任而離開工時極長的影劇圈。而兒童演員在極長工時下不僅影響其健康及到校學習機會,飾演悲劇角色、如被性侵或猥褻的演員,其心理影響亦被忽視;韓國政府曾制定「後遺症及治療諒解備忘錄」,但兩年後以「需求太少」為由廢除。當過於煽情或刺激的劇情過後,青少年及兒童演員的情緒能否回復,甚至其勞工權益能否被保護,或還需個別了解。

 

解決的契機:近期韓劇製作的改進與呼聲

  近年有部份韓劇嘗試改善工作模式,除追求更完善的作品質素外,更希望能改進業界以往過勞的工作模式。如前年播映的《機智醫生生活》有別以往週播兩集的模式,開創一週只播一集的先河,並提早近半年開機拍攝,以在邊拍邊播時遵守「每週五十二小時勞動」的原則,確保劇組人員都有充裕的時間準備及休息。該劇導演申源浩表示:「如果大環境不改變的話,我們大腦所創造出的內容也不會改變[⋯⋯],希望我們劇組這次能夠成為新的工作模式。」 ,嘗試以個人出發,改善整體工作環境。

  韓國政府承諾 2019 年 7 月起在韓國擔任劇集拍攝工作的職員,也會獲得每周最多五十二小時的工時規定;韓國影視主管機關文化體育觀光部(簡稱文體部)針對影視產業的不同職種,擬定標準契約書供沿用簽訂,現約有半數工作者使用。在重傷、死亡的呼號之後,韓國政府亦致力主動應對、嘗試向業內施壓。當業內外有意為之,或能帶出正視、思考、改變的機會。

 

小結

  《娛樂至死》曾批判電視雖讓觀眾隨時與世界保持密切聯繫,但在過程中一成不變地笑臉迎人。上述批評雖針對題材娛樂化,但筆者認為亦可借此思考娛樂產業幕前和幕後的分野:幕前的歌舞昇平當然吸睛,但幕後的血汗辛勞亦不可忽視。當有人不幸「造娛樂至死」,或許讓我們思考娛樂的意義和價值,和與現實社會的距離。

 

參考資料

李勝率著,高毓婷譯(2020)。《消逝的韓光:低薪、過勞、霸凌,揭發華麗韓劇幕後的血汗與悲鳴》。台灣:EZ叢書館。

王怡文(2022)。〈【台灣影視工安問題】韓劇血汗工廠意外頻傳 《機智醫生》開創先例重整環境〉。https://tw.news.yahoo.com/台灣影視工安問題-韓劇血汗工廠意外頻傳-機智醫生-開創先例重整環境-035548777.html

Rui(2020)。〈《機智醫生生活》每週才播一集完全不夠看啊!原因竟然是這個〉。

陳德倫、林雨佑(2022)。〈如何擺脫血汗命運?韓國經驗在前,台灣影視界籌3項解方〉。

鍾樂偉(2018)。〈韓劇鏡頭外的血汗工廠!工作人員自殺、意外竟沒法律保障〉。

Neil Postman著,蔡承志譯(2016)。《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台灣:貓頭鷹。

du Gay, P., Hall, S., L., Mackay, H. and Negus, K. (1997). Doing Cultural Studies: The Story of the Sony Walkman.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