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的信心,自由的信仰—讀《舞台上的信疑善惡—林克歡的戲劇評論集》

SampleX微批文學媒體計劃 書評

戲劇的信心,自由的信仰—讀《舞台上的信疑善惡—林克歡的戲劇評論集》

  林克歡對澳門戲劇界而言,出奇地是個相對陌生的名字,可是他卻對我近二十年來從事的戲劇評論、本土劇場研究工作,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十年前,澳門劇場文化學會的開設了「澳門劇場圖書室」,我將個人及朋友捐贈的藏書──尤其表演藝術類的供人借閱。當中包括林克歡先生幾本在港台出版的戲劇著作。圖書室的分類一開始只設定以書寫地區作分類,例如中國內地、臺灣、香港、新馬等,然而當年圖書出架時才發現,他的好幾部著作難以固定在某一地區中,唯有加設「華文戲劇」一個分類。作為一個香港出生,但長居內地的戲劇評論家,他的劇評、論述所涉及的卻是常常是中、港、臺三地共同的戲劇作品,並常常以宏觀的角度點出各地華文劇場的共同議題。林克歡其文章、其人一開始就以身體、身份遊移之姿出現在我們眼前。

  跟林克歡先生本人面對面交流大概就是五回,第一回是2007年他來澳看澳門青年劇團創團作《天琴傳說》後,順道來觀看我有份策劃的小劇場活動。其餘每一次碰面都在澳門以外的地方。其中三次在香港的劇評工作坊、研討會及評審場合,一次在臺南藝術節的論壇中。事實上,比起那幾次熱熱鬧鬧的碰面場景,他過去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以及在港臺出版的多部著作如《詰問與嬉戲》、《消費時代的戲劇》和《分崩離析的劇場時代》等,對我個人的影響更為深刻。

  的確,相比起他與香港劇壇的親密關係,林克歡與澳門劇場之間相對疏遠。在《舞台上的信疑善惡—林克歡的戲劇評論集》近七十篇演出評論中,只有三篇評論到澳門戲劇作品,而且都是同一單位的製作。然而,正如我2007年在他另一部著作《戲劇香港 香港戲劇》的讀後感中提到,

這個「兩岸三地當代實驗戲劇述評」,很遺憾地沒有將澳門包括在內,不過,澳門近幾十年來的本土劇場實驗,都跟港、臺和內地的劇場發展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其中又受香港劇場演出的影響最大;……從《戲劇香港 香港戲劇》中,我們不難同時看到澳門當代劇場發展的其中一面鏡子。[1]

今天再讀「信疑善惡」,這面鏡子照見的變得更廣闊了。由於近年澳門與港臺等地的往來頻率極高,澳門大型藝術節慶又同時成了不少歐美劇團進入中國內地前的中途站,一些林先生在香港、北京看到的演出,澳門讀者亦在澳門觀賞過,而一些香港劇團、藝術節的重點演出,加上港澳兩地都有搬演的翻譯劇等,作為一個澳門讀者、澳門觀眾,不但從香港的劇場發展中照見澳門劇場的發展,還反映出自身在華文劇場中的角色演變,這本書肯定對澳門讀者來,不會感到太過陌生。

  這部評論集的另一亮點是人物評論,從中國現代戲劇開拓人物歐陽予倩、演員于是之、導演林兆華、王貴,戲劇理論家童道明到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翩娜.包殊,寫的是人、是美學,也是時代。1988年澳門政府文化部門邀請過王貴來澳執導《等待果陀》,成了澳門第一部荒誕劇演出,可是戲劇史對王貴的背景介紹卻相當有限,如今我終於在這本書中兩篇關於王貴的文章中,補回澳門戲劇史的一課。

沒有藝術批評的地方也不會沒有批評標準。[2]

  林先生的這句話,堅定了我在澳門推廣戲劇評論的意志,從《詰問與嬉戲》到《分崩離析的戲劇時代》,林先生關於戲劇評論的一系列文章,我總是一讀再讀,一再在評論教學與研討場合中引用。如今這套評論集中,幾乎沒有專門談論戲劇評論的篇章,但附上三篇不同角度的深度訪談,關於他的年青時代,關於戲劇路上的遭遇、感悟,以及他退而不休地在香港從事的評論、顧問,乃至導演工作,總括而言,就是他經歷過的時代與戲劇之間的關係,也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如何面對一個怎麼樣的社會環境、怎麼樣的戲劇時代,成就了他這樣的戲劇觀、評論觀。

  2017年5月,臺南藝術節的論壇結束,我先回澳,林先生繼續留台進行多場講座、對談。回澳的航班裡,我問自己,如果要向林先生提一個問題該是甚麼?我想我會問:「消費時代」、「分崩離析的時代」以後,如果你出版下一本「華文劇場」的書,它的名字是「甚麼時代」?結果,這次的書名是「舞台上的信疑善惡」,過去他總是引傾我們跨出舞台的觀察反思時代,這次卻是從時代回望舞台,也許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說,在後真相時代,真實與虛擬的界線日漸模糊,「我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變得愈來愈複雜的世界,還有變得愈來愈複雜的人性。即便如此,我也仍未對戲劇失去信心。」當《北京青年報》的記者問他假如可以生活在別處,他會選擇甚麼時代?甚麼地方?他的答案是:

生存環境和生命無法選擇,人不要逃避這些東西,而是選擇你在特定社會環境裡的行為。
不管是對社會、對文化、對戲劇,你跟着人家說那些說了一百次的話,有甚麼意思?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保留思想的自由,讓我能腦袋長在自己頭上。

與其說那是對戲劇的信心,不如說是對於自由的信仰。

 

注釋

[1] 莫兆忠,〈一種實驗劇場的觀察方式──林克歡《戲劇香港 香港戲劇》讀後〉,《澳門日報》,2007年8月9日。

[2] 林克歡,〈藝術批評的空缺〉,收入《詰問與嬉戲》,劉敏儀、楊慧儀編(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1999),頁20-23。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