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山友の漫想──訪《咫尺山林》作者羅榮輝

訪問

資深山友の漫想──訪《咫尺山林》作者羅榮輝

文章轉載自《運動版圖》第94期,2016年12月號。

文︰Ikey、羅榮輝
攝︰羅榮輝 

行山者,一定對「綠洲Oasis Trek」這個網站不陌生。「綠洲」載錄了多於290條行山路線,附有作者行山遊記及各種實用資訊,甚受山友歡迎。不覺經歷了12載,網主羅榮輝(Teddy Law)累積行山多年的經驗與心思,今年撰寫出《咫尺山林︰香港郊野的思緒漫遊》一書,寫作方法與內容卻與「綠洲」有別,以書寫30條行山路線為契機,介紹路線為表,抒發思緒為實,盡訴其身為行山者的關注,亦像帶領著讀者走入山林更深處,發現我城最珍貴秘寶。

從網站到書,有突破亦有改變,但Teddy初衷依舊,都為向大眾推廣香港郊野之美及宣揚保育訊息。在推土機愈來愈猖狂的當下,Teddy觀察到行山熱潮的興起,山上滿是客,是危亦是機。只望當更多人感受到山林之美,就有更多人一起保衛這美麗的漫山遍野。

I:Ikey
T︰Teddy 

 

非工具書也 

I︰為何在經營「綠洲」以外,還有撰寫此書的動機?

T︰我想將這本書給香港人。也想將行山這活動介紹給平時不會行山的人,亦希望令本身有興趣的人可對香港山野作更深入認識。初做「綠洲」放置路線、交通實用資訊,是想初步吸引人來瀏覽,但其實網站裡的隨筆、遊記,才是我最想表達的理念。我嘗試將我的經歷和體會寫進去;但我的感覺是,大家都覺得那網站是找路線的(苦笑)。很多人email來都是問哪條路線該怎麼走等實用性問題,但我想表達些甚麼,又知道幾多呢?於是想將我行山十多年,真正想說的話、渴望表達的思想在書內深入撰寫,用另一個形式去呈現,願可表達得更好。

 

I︰為何將此書命名為《咫尺山林︰香港郊野的思緒漫遊》?

T︰香港郊野最大的特色就是「近」。有哪個城市,每個星期六、日都能去行山?香港就有這個罕見的好處。亦因夠近,我也得以維持好幾年相當密集的行山習慣,所以認為《咫尺山林》這書名能道出香港的郊野特色。至於副題「香港郊野的思緒漫遊」——我想帶出的是,這不是一本工具書,不是教人如何行山;而是紀錄我行山的日子裡面,想帶給其他人的一些想法、理念與體會。

從獅子山上俯看,近在眼前的是似乎觸手可及的城市。
從獅子山上俯看,近在眼前的是似乎觸手可及的城市。

嚮導的旅程

I你將此書分為4個章節︰「港山.港水」、「進山.行」、「山.人.語」、「別山.回看」,這4個章節分別想達到甚麼目的,為何有設計這4個章節的意念?

T︰「港山.港水」概述本地天然地貌與山水特色,「進山.行」分享行山方法或與登山體會,「山.人.語」反思人、土地和大自然之間的互動與關係,「別山.回看」總結了本地保育現況,及對未來鄉郊發展的寄望。

這4個章節就像我行山,由淺入深經歷的一條路線。當順序翻開一章章,像由行山初心者,通過一路走獲得啟發,意識到自然與己的關係,到最後當你比較了解情況後,回過頭來就想提出一些保育議題,希望香港能多思考這方面。

 

I以甚麼準則挑選書寫的路線?書中介紹的以中級和高級難度的路線為多,為何?

 T︰行了十幾年,自然有些地方特別有感覺;故思考這4個章節時,就自然想到有哪些路線,能配合想說的主題。載錄的困難路線較多,大概是因為該路線的網上資料不會很多,變相有更多突發情況吧。那會加速思考、影響思考方向、有很深的感受。但也非刻意選難度高的路線來寫,像河背水塘,很易亦很快完成,但還是可以有很深刻的經歷。終究感受是否深刻,與難度未必相關。

書中介紹不少困難路線,當中包括鹿巢石林。
書中介紹不少困難路線,當中包括鹿巢石林。
即便是簡易路線如河背水塘,都能帶給人深刻感受。
即便是簡易路線如河背水塘,都能帶給人深刻感受。

I你希望讀者能透過此書,帶走甚麼?

 T︰第一,希望讀者多關心香港的保育議題,能身體力行保護這個環境。第二,希望他們自己親身去感受香港的自然環境,真的用腳去走。我相信,即使去的是同一個地方,所得的亦未必和我一樣。

 

保育刻不容緩

I選於此時出版此書,有何深意?你又如何看香港保育現況?

T︰因為時間很迫切,近3、4年發展步伐比以往都快,環境問題特別嚴重。首先,政府口裡常道重視郊野,但實情卻恰恰相反︰他們覺得郊野公園是個負累,乃其發展計劃中最大制肘。他們總想利用部份土地用作建樓,卻看不見其潛力。

第二,即便看到當中潛力,卻總以經濟、利益主導去思考,要將之發展成旅遊區,例如要發展大嶼山,要在大東山上起營地,但其實喜歡行山的人都不會想。他們不是為保育,而是想旅遊生意,方便旅客來港購物時順道作野外活動。又想將纜車伸延到大澳,但其意不為保育大澳漁村,也不為方便居民,而是為旅客而已。於我觀察,這些計劃都是本末倒置,有時都頗失望。pic:taio(書中談及,政府欲將大澳發展成旅遊區,反而難維持該地原有文化和生活形式,容易失去吸引力。)

 

I你認為大眾在保育方面擔當了甚麼角色?

T︰現在行山的人多了不少,我不知這是否一種潮流,像大東山擠湧得像旺角,我自己都未必想這樣多人,也許每個地方都有其承載力;但從另一角度去看,其可貴之處就在於︰人人都去到。沒有身份區分,不需付錢,MK仔、大媽、有錢人……都能去。喜歡自拍就自拍、在fb share也可以——只要不破壞,就享有自由。我始終不覺得,人多和受破壞是必然;是否破壞,終與我們的教育和行山文化有關。

大東山上人頭湧湧,或有可能被破壞,但同時意味更多人感受到山之美,保育意識得提高。
大東山上人頭湧湧,或有可能被破壞,但同時意味更多人感受到山之美,保育意識得提高。

像現在媒體報道上大東山,以前是說那裡有靚芒草,於是人都湧去;但今年卻有post說上大東山要注意甚麼。年年都多人,卻能看到改變,教育和行山文化有改善的趨勢,更多人有保護環境的意識。至少大家都知那是個很美麗的地方,意識到有問題,就會互相提點——我對此是審慎樂觀的。

我相信大眾在保護環境上有其影響力。像某地被破壞,撇開政府,有一部分是由大眾造成的。但我所能接觸的人裡,大多都關心環境,所做的破壞亦非刻意,而是出於不小心或不為意的小習慣;只要接觸得多相關資訊,意識自然會提高。又像大浪灣,是因為不少人發聲和行動,才能爭取它納回入郊野公園,這是一典型例子。早陣子又有個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他們發起了很多行動,也常和政府溝通,不能說很有成績,但至少踏出了頭兩步,叫政府不會太猖狂。我覺得大家的參與,肯定是有用的。

大浪西灣暫時能維持原貌,是大眾努力保育的成果。
大浪西灣暫時能維持原貌,是大眾努力保育的成果。

 

《咫尺山林︰香港郊野的思緒漫遊》簡介

作者︰羅榮輝
出版社︰圓桌精英

藉著書寫30條遠足路線,從欣賞與描繪自然風景,分享作者的行山哲學,到反思自然與人的關係,再深入探討本地的保育議題。書中除刊登了Teddy遊走多次而攝下的迥異山野景緻,更附有交通方法、手繪地圖、難度說明等實用資訊。

 

 

羅榮輝(Teddy Law)

曾任職於大學、政府及環保機構。行山逾12載,至今仍然熱衷於探索香港的郊野。偶然下創立「綠洲 Oasistrek」網站,集行山、攝影、設計、寫作與環保於一身。自此花在這片綠洲上的時間比在正職工作的還要多,還要投入和專注。隨著近年自然環境面對的威脅日趨嚴峻,自覺應擔負更多責任。

Facebook:綠洲Oasistrek

www.oasistrek.com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