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千娜的歷險事》:阿根廷框架下的女性主義

SampleX微批文學媒體計劃 書評

《鐵千娜的歷險事》:阿根廷框架下的女性主義

阿根廷作家加布埃娜.卡貝松.卡瑪拉(Gabriela Cabezón Cámara)的最新小說《鐵千娜的歷險事》(The Adventures of China Iron)終雖沒有獲得2020年度的布克國際獎(The 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但它或許是入選了短名單當中,筆者最喜歡的。

《鐵千娜的歷險事》是一部關於追尋自由的作品。故事的主線非常簡明,它主要講述主角鐵千娜原本有一個自己不太認識的丈夫,其後因丈夫無故被軍隊徵召入伍而重獲自由,便跟隨一個架著馬車經過的蘇格蘭女人(麗茲),於阿根廷的彭巴草原展開了一場奇妙的旅程。麗茲是當時歐洲人決定到美洲定居的其中一員。她因丈夫誤被徵召入伍而踏上了尋找的旅途,但當她遇上了千娜,兩人就慢慢地愛上了對方。她開始教千娜英文單字,又跟她說世界上的各種趣事。直到一天,當她吻向千娜,不懂世事的千娜還懷疑這可能只是蘇格蘭的某種傳統禮節。但其後的遇上的歷險事使兩人對世界有了不同的理解。

《鐵千娜的歷險事》的主角之所以叫「鐵千娜」,源於女人的代名詞「china」,和於西班牙解作鐵的「fierro」。鐵千娜這個名字的意思是「Fierro的女人」,而這裡「Fierro」指的是十九世紀阿根廷文學經典《馬丁費羅》(Martín Fierro)的主角費羅。

在這部被譽為史詩的著作,勇猛的高卓人(Gaucho)在阿根廷彭巴草原上騎馬馳騁,為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而戰。高卓人的形象,有時候會被理解成南方的西部牛仔 ── 他們有時候是隨便殺人的亡命之徒,但又卻有一種英雄氣息。在《馬丁費羅》,費羅是個英雄,但他的妻子只不過是一個無關痛癢的註腳。

然而,《鐵千娜的歷險事》中的女人追尋自由、探索情感的可能性,當中的元素帶有淡淡的女性主義意味。但當了解到作者的創作意念,和作品背後所承載的阿根廷文化傳統,便難以不讚嘆作者的大膽和創意。卡瑪拉敘事方式的巧妙,不只是她善用了阿根廷的文學傳統,而是在視角轉換之下,把自己的小說立於跟現實世界同等的地位,俯瞰《馬丁費羅》等充滿了傳統父權的文學史詩……

 

*  *  *  *  *

 

「我在加州的伯克利,享受著陽光、晴朗的天空、樹木,被海洋和山脈包圍。還有黑皮諾葡萄酒。」被問到小說的靈感來源,卡瑪拉這樣回答:「除了探索、閱讀和寫作,我就無甚麼事情要做。大學的住宿計劃作家只要我帶一個創意寫作工作坊。我那時對敘事詩特別感興趣,便決定在工作坊中做些嘗試。作為一個阿根廷人,史詩和敘事詩就意味著高卓風格(gauchesque)的詩歌。待在加州之前和其間後我就讀了很多詩。一天早上我就想:『我要寫千娜的生活事紀』,便開始沉浸在充滿幸福感的寫作裡頭。」[1]

卡瑪拉從一開始便決意要以阿根廷人的視角去寫,針對的還是高卓人的草原文化,她說:「談到後殖民主義和女性主義,我甚至無需多加思索:它們構成了我閱讀世界的方式。我看到權力關係,感到無能為力,這是自我很久以前聽到「後殖民主義」或「女性主義」這些名詞後的事。老實說,寫這本書沒有甚麼難處,恰恰相反,重新演譯《馬丁費羅》,等於要改編阿根廷文學中一個重要的傳統……」[2]

二十世紀初,利奧波多.盧戈涅斯(Leopoldo Lugones)提出《馬丁費羅》是阿根廷文學的最高代表,可以比得上西班牙語的經典《唐吉訶德》(Don Quixote),又決意要把《馬丁費羅》推舉為國民史詩。[3]盧戈涅斯所引起的文學討論主要圍繞著《馬丁費羅》的「阿根廷性」。[4]

然而,傳統著作到了卡瑪拉手裡有不同的演譯 。《馬丁費羅》雖以男性為主的敘事中心,故事講的是高卓人的男子氣概,但在卡瑪拉眼中,阿根廷的高卓文化並非只有這些面向。在《鐵千娜的歷險事》的第二部分,千娜與麗茲二人遇上了《馬丁費羅》的作者埃爾南德斯(José Hernández),這裡作者顯然是非常大膽,嘗試把小說世界連繫到真實世界,目的要告訴讀者,《鐵千娜的歷險事》的世界才是真實世界,《馬丁費羅》的作者埃爾南德斯是受到千娜啟發才寫出如此文學巨著。也就是,千娜跟麗茲的歷險事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在一個非女性為主導的世界,人們更傾向只以男性為寫作題材而已。

 

*  *  *  *  *

 

在《馬丁費羅》的討論上,卡瑪拉其實還借埃爾南德斯的口引用了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戰士與俘虜的故事〉(Story of the Warrior and the Captive)。這裡不但是想要說明博爾赫斯對她寫作的影響,還是想借博爾赫斯對《馬丁費羅》的評價,進一步深化自身的後殖民主義和女性主義。

首先,博爾赫斯並不同意盧戈涅斯等人對《馬丁費羅》的評價,他認為《馬丁費羅》雖然是阿根廷文化中奠基作品,卻不是任何傳統意義之下的史詩,而是長句式的敘事。其後他總結,《馬丁費羅》的文學性是恰如其分,展示了十九世紀的高卓人的精神面貌。結論是,他會欣賞作品的文學性,卻不會認同當中角色的道德觀(這亦正是《鐵千娜的歷險事》所表述的)。[5]

要了解博爾赫斯對《馬丁費羅》的評價,以至他為何會對其他人的評論有如何強烈的批判,其實需要了解他對文學價值的想法。

博爾赫斯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短篇:〈皮耶.梅納德,《吉訶德》的作者〉(Pierre Menard, Author of the Quixote)。故事以一種文學評論的口吻,講述了一個美學上的思想實驗:一個二十世紀的法國人(梅納德),以西班牙文「重寫」十七世紀的名著《唐吉訶德》,兩部作品的分別會在於哪裡?這裡所說的「重寫」並非抄寫,而是真的像當年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一樣,把《唐吉訶德》由零開始創作出來。

根據博爾赫斯,塞萬提斯創作《唐吉訶德》是理所當然的,而一個二十世紀的法國人缺乏一切創作語境,要寫出《唐吉訶德》便一點都不容易。於是,他就說:「塞萬提斯和梅納德的文本雖每字每句相同,但後者幾乎是無限豐富。」也就是,梅納德的《唐吉訶德》比歷史上的名著有更高的藝術價值。[6]其中引申的含意是,像《馬丁費羅》這種所謂的文學巨著,文字優美並不用置疑,但不講文字本身,它不過是相對理所當然的歷史產物。相反,假如現代人能寫出《馬丁費羅》,才算是真正的了不起。

卡瑪拉想要實踐的正正是這種「文學實驗」。

卡瑪拉想要建構一個女性主義的可能世界,其中的想法似乎是受到了博爾赫斯〈小徑分岔的花園〉(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的影響。假如人做每一個決定時,世界就分裂出做與不做兩個世界,在一個女性為主導的世界,埃爾南德斯寫的不是《馬丁費羅》而是《千娜費羅》。

「我有一陣子想過:『我要在梅奧廣場上為此而奮鬥!一個女人膽敢如此多管閒事,在一定程度上嘲笑著,卻又在某種程度上挪用整個傳統,而且還要一往情深?』但我沒有太多糾結。寫作過程非常愉快,我也不覺需要顧慮些甚麼。」[7] 卡瑪拉這樣說。

從《鐵千娜的歷險事》的結果看,她是成功的。畢竟,女性主義向來都是框架下的可能性,她大可以把千娜描述一個跟男性勇猛的高卓人,寫一種膚淺的女性主義,但在她更宏大的敘事框架之下,她選擇把女性主義思想視作阿根廷傳統中向來已有的元素,把一切寫得淡然而有味。這樣對世界觀的重新刻劃,顯然是女性主義真正應當追求的。

 

注釋

[1] The Booker Prizes, “Interview with longlisted author Gabriela Cabezón Cámara and translators Iona Macintyre and Fiona Mackintosh,” (17 April, 2020): https://thebookerprizes.com/international-booker/news/interview-longlisted-author-gabriela-cabez%C3%B3n-c%C3%A1mara-and-translators-iona

[2] Ibid.

[3] Walter Sava, “Literary Criticism of “Martin Fierro” from 1873 to 1915,” Hispanófila No. 75 (MAYO 1982), pp. 52, 61-22.

[4] Ibid., pp. 57-60.

[5] Jorge Luis Borges & Margarita Guerrero, El ‘Matin Fierro’ (Buenos Aires, 1953); 關於博爾赫斯跟高卓人文化,可參考:Sarah Roger, “Borges and the Gauchesque,” In Robin Fiddian ed. Jorge Luis Borges in Contex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pp. 75-82; 另外:R. K. Britton, “History, Myth, and Archetype in Borges’s View of Argentina,” The Modern Language Review Vol. 74, no. 3 (Jul., 1979), pp. 607-616.

[6] Jorge Luis Borges, “Pierre Menard, Author of the Quixote,” Labyrinths: Selected stories and other writings, 1964. 英文全篇可到訪: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75ab/b086232ad4b79d0f07a134aa3b03dae3dfec.pdf

[7] The Booker Prizes, “Interview with longlisted author Gabriela Cabezón Cámara and translators Iona Macintyre and Fiona Mackintosh,” (17 April, 2020): https://thebookerprizes.com/international-booker/news/interview-longlisted-author-gabriela-cabez%C3%B3n-c%C3%A1mara-and-translators-iona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