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就是歷史了──四十八年後讀李金鳳

SampleX微批文學媒體計劃 評論文章

往下,就是歷史了──四十八年後讀李金鳳

「街多眼亂。」

「那時,又幾曾注意過街道名字。我對名字,就是花兒對我,兩無知覺。」

「有些行文會這樣寫──往下,就是歷史了」

「橫過海壇街,接著就是通州街。橫過通州街,除了跳海,若不浮桴,不能出海。」

這些句子摘自她的散文〈重回深水埗〉。第一次讀時,我實在驚訝於李金鳳的才氣。居然可以把地誌文學寫到如此有個性,用字如此準確之餘,虛實相交,而又絲毫不覺賣弄。然而其詩並不以才氣傲人。她的詩歌篇幅多短小精悍,情感不像邱剛健般驚世駭俗,着力之處在情深,愛情親情,俱有所及。她與邱剛健、准遠、癌石等常於《70年代雙周刊》發表詩作,該刊物在港英治下屬非法刊物,成員多投身各種社會抗爭,而李金鳳亦多有政治抗爭的詩作。

李金鳳(1956– ),早於七十年代已發表詩作,先後著有詩集三本,分別為《不以題》、《六月》、《出鄉》,皆為素葉文學出版社出版。邱剛健寫有〈李金鳳〉一詩,說她是「十四歲的女人」。關夢南說她十四歲就闖進自己在砵蘭街的工作室,想見識詩人的工作室是甚麼一個樣子。在七十年代嶄露頭角的詩人之間,李金鳳可謂被嚴重低估。李金鳳於1971年開始發表詩作,迄今為止,未有專文評論其詩。在接近五十年後的今天重新討論李金鳳,就必需以文學史的角度去蕪存菁。當中收於《不以題》的〈不題〉、〈詩人的時代錯誤〉、收於《六月》的〈過河──寄母親〉、〈屠場〉、收於《出鄉》的〈腳印〉俱為佳作,值得讀者諸君細心留意。

〈不題〉

我們這年曾經是詩的年代
也正是為了詩而詩的年代
我們有過詩人
像有錢人有車子一樣
我們也有過憂鬱
正如窮人家有他們
的十四歲童工一般
我們有別人有過的一切
只是我們自命是詩人

我們有哭的時候
就是像老鼠偷避貓般
在我們的心懷裡哭
我們有過痛苦
就像我們哭
時的眼淚一樣多
我們有過為自己為別人而
            哭的時代
我們有過為哭而
            哭的時代
只是我們自命為詩人

一九七一

李金鳳於1971年開始發表詩作。〈不題〉意在反省詩人身份。雖然第二段的中後部份頗為拖泥帶水,當中又以最尾的五句詩特別嚴重,但這首詩很好地表達了李金鳳的詩觀。她並不是以精英的視角去看待社會,而是以平凡日常,甚至是少年赤子之心去看待。「我們有過詩人」,但她並不是以任何崇高的意象去比喻詩人,而是「像有錢人有車子一樣」。「有錢人」三字,很有基層仰望富豪的意味,是一種未經人事的語言。以「有車子」作為辨識「有錢人」也是天真的觀察。有人富貴有人愁,因此下一句便是「正如窮人家有他們/的十四歲童工一般」。在李金鳳眼中,詩人能賦詩、富人有車、窮人有童工,一切都只是命運使然,各安其位而已。進一步以言,每個人皆有成為詩人的潛質,「我們有別人有過的一切」,詩人就像所有人般有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詩人和別人的關鍵就在於,詩人的「自命」。「自命」在這裡看似語帶反諷,這裡要表達的既是「自覺」,亦是指出詩人對於詩歌無法改變現實的自嘲。

值得留意的是,第一段作者用的是「曾經」、「有過」,這樣〈不題〉不僅是自況,亦帶有事後追憶,今不如昔,永遠難以超越某個高峰的況味。詩成於1971年,李金鳳當時正剛開始發表詩作。我無法從詩歌當中推斷李金鳳所言「有過詩人」、「為詩而詩的年代」是哪個年代的哪個詩人。要推斷李金鳳用以作為參照的原型,無疑是大海撈針。但李金鳳所身處的年代其實就是詩人輩出,才華橫溢的年代。邱剛健、准遠、癌石,每一個都是香港詩歌發展裡不可或缺的詩人。他們不單是李金鳳的同代人,更是李金鳳的詩友。得友如此,尚且哀嘆錯過了最好的年代,由此想見李金鳳對一首好詩的參照標準,下得多麼高。

〈不題〉並不忌諱展現自己的脆弱之處。她當然能看到詩人與別人不同之處。「我們有哭的時候/就是像老鼠偷避貓般/在我們的心懷裡哭」從詩人、富人、窮人,對詩人的比喻每況愈下,最後甚至是千方百計躲避貓爪的老鼠,盡力瑟縮在最幽暗的角落,希望貓兒不會注意到自己。正如人有時只願把悲傷埋藏在深處,獨自哭泣。李金鳳的特色就在敢於將情感和盤托出,不避自身缺點,平實而情深。癌石著有〈詩人〉,詩成於1971年。二人同樣早慧,在創作初期,便展開了對詩人身份的探索。癌石對於把詩寫壞了的人,毫不留情,稱之為「性無能的嫖客」。相比之下,李金鳳明知詩人不過是平凡人,也要為「自己」哭,為「別人」哭,為「時代」哭,可謂柔情而體諒眾生。

《不以題》為李金鳳第一本詩集。當中確實有不少無題詩,更有大量悼念八九六四的詩作。〈八九致意〉、〈致八九所有死者、生者〉、〈無題一二〉俱為此中例子。來到《六月》,李金鳳未有遺忘六四,依然有不少悼念之作。但《六月》與《不以題》其中一個分別,在於題材變得更多樣,寫愛情,亦寫悼亡。寫愛情的詩當中不少句子都令人動容。〈本質〉寫搬家,連篇累牘皆寫擔擔抬抬,最後始乃圖窮匕現,「三十個小時蠻勞動/煙不抽白不抽。對一個勞動的人/欠一個幫工及噓寒問暖/分手的本質原來是這樣」似討論哲學又似討論工作,而最後始揭曉實為刻劃分手後獨自搬家,可謂意料之外。再如〈悲痛〉一詩,篇幅短小,但極有層次感。

〈悲痛〉

我過著一種淡淡紫色的生活。
路邊色彩融合無間,
當我想記起你,
我致力找花的形狀。
我因此不斷驚訝
不斷難過⋯⋯
悲痛原來那麼平凡
我必須專注造文章
越過草叢指出一朵牽牛
過後又再遺忘。

一九九三.五

這首沒有驚人的意象,也沒有奇崛的節奏,詩句直白而質樸。「當我想起你,/我致力找花的形狀。」這個「你」大抵是已經離作者而去的情人,或者也不一定要情人,可以是親人、朋友。當然讀者也可以取巧地將其歸納為廣義的「悼亡詩」,意在哀悼一段死去的情感。「想起」就是思念而不可得,為了令自己忘卻,於是作者不斷「找花的形狀」來讓自己忙碌,分散注意。她並不是沒有觀察過花,她已看過無數次。然而所謂看花,既是看花,亦可以是一個比喻。看花就是比喻重新回憶二人相處的往事。她渴望每回憶一次,傷痛就會稍為減弱。但傷痛頑強而歷久彌新。「我因此不斷驚訝/不斷難過⋯⋯/悲痛原來那麼平凡」。這三句本來是平凡至極的詩句,但如此和盤托出寫作原因與書寫策略的深意,平凡忽然就變成了抒情致極的無可奈何。因為悲傷太過,回憶之餘更要不斷「造文章」。「越過草叢指出一朵牽牛」,此句以「草叢」、「牽牛」,將之前抽象的自省和書寫策略帶回具體意象,配合「越過」、「指出」兩個動詞,暗示一個低頭悲傷而後極目遠望的背影,是質樸中見其詩藝。而且,當我們比照李金鳳寫於1971年的〈不題〉,詩人的個性實一以貫之。〈不題〉和〈悲傷〉同樣將自己的缺憾和盤托出。〈不題〉沒有如〈悲傷〉般明確點出「平凡」二字,但其「我們有別人有過的一切」,也就是承認詩人如作者其實和常人無甚分別。

《六月》這本詩集,是李金鳳詩藝所在。當中以〈過河──寄母親〉、〈屠場〉技巧至為成熟,而個性至為深情。

〈過河──寄母親〉

這段路你走完了
轉眼就要過河
我忽然回頭看你
你站立的清水
打翻了一杯濃茶
顛簸在史蹟間
轉眼我過了河那邊
忽然回頭看你
在千萬無言者中央

一九九三.七

這是一首給母親的悼亡詩。母親已活盡了她的生命,河就是奈河。「轉眼」二字極有意思,將詩歌凝定於母親剛剛逝世的瞬間。過河並不是母親要過奈河,而是李金鳳伴隨母親走到河上,生死交界,再往前走已非生者所能逾越,送君千里,亦止於此了。作者忍痛離開,卻又捨不得母親,乃有「我忽然回頭看你」。人死而為靈,遂能立於「清水」之上,一如上帝的靈行走在淵面。「清水」二字,更代表母親終於可以擺脫她一生所經歷的苦難,清清白白地離開。雖然母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普通人,為歷史大勢所「顛簸」。但在兒女心中,思念就如喝下一杯濃茶,久久無法成眠。詩歌以你「在千萬無言者中央」作結。無言者即死者。千萬無言者就是人終有一死,但這終有一死,卻又始終無法令兒女釋懷,永遠在人群和視線的「中央」。全詩乾淨明晰,收結利落,卻又能帶出萬般思念不捨,極為動人。

〈屠場〉

如果必須穿過屠場
我情願過了夏季
仍然兩手交叠
靜靜伶仃濕雨中
沒有買主
如過期的臘鴨
完整活過一生
兩次

一九九三.二

至於〈屠場〉,這是最能體現李金鳳道德個性的詩作。「屠場」乃殺生之地,李金鳳不願傷人,就連穿行其中也自覺罪過。君子遠庖廚,聞其聲不忍見其死。因此即便在大雨之中的夏季也不願穿過屠場。她寧願讓自己「靜靜伶仃濕雨中」。「兩手交叠」不是袖手旁觀,而是不願同流合污。然而社會並不會輕易容納潔身自愛的人,縱然「沒有買主」,李金鳳也情願作一頭「過期的臘鴨」。「臘鴨」屬舊時窮苦人家喜好的食物,取其易於保存,不易變壞,可備不時之需。故此用「臘鴨」此一意象而非其他食物,本身就帶有「安貧樂道」的意味。而且這意象更是全詩前後呼應的關鍵。殺鴨醃製,這是呼應首句的屠場。鴨兒被殺之前,這是其第一次生命。鴨兒被殺而後醃製保存,這是其第二次生命,這便是下啟「完整活過一生/兩次」。此處結尾同樣明快俐落。「完整」一詞,既指臘鴨,更是代表李金鳳看重人生道德,只有保持道德清白,才算是完整的人生。當人能夠堅持道德的完整,那就恰如人生活了兩次,比起失節有虧而平步青雲,更為可貴。李金鳳的立場始終堅守詩人也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能成詩成聖。全詩低調而充滿道德感召的力量,是李金鳳最好最有力量的詩作。

關夢南在〈文青今昔〉說創建學院的「詩作坊」啟發了李金鳳,令其變得「明朗口語化」。「口語」我甚為保留,「明朗」我則甚為同意。另外,關夢南亦曾於秋螢復活號第十七期,指出李金鳳是一個有「定位寫作」的詩人,「倡議為弱勢社群發聲,而且身體力行,但最後都不見得有好作品」。關夢南的講法是典型以作者意願為評論依歸的論者。一個好的評論者,必需要懂得與作者角力,披沙揀金。作者自述,作者意圖,絕對不能作為惟一的評論依歸。關夢南能拈出「明朗」、「弱勢」,卻未能一鼓作氣,深挖出李金鳳哪首詩能以明朗、弱勢(平凡),帶出深情個性。這或者也是迂迴地解釋了,為何李金鳳寫下了如此出色的詩作,在五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未遇上解人。至於之後的事,往下,就是歷史了。

 

19/03/2019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