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第八期「(仮)和平時代的戰爭武器」】編者的話:吸入戰爭迷霧

SampleX微批文學媒體計劃

【《Sample》第八期「(仮)和平時代的戰爭武器」】編者的話:吸入戰爭迷霧

原文刊於《Sample》第八期「(仮)和平時代的戰爭武器」

其實,我們沒辦法脫離戰爭,和平總是虛像。早前,中美展開貿易戰,連帶的就是延伸、分裂出去的另類紛爭,比如說,中興通訊被禁止從美國市場購買零部件,令中國驟然意識到科技發展一直倚賴他國,除了左右經濟,影響也連綿至整個行業。而中國視頻監控系統天網,以人臉辨識技術統合國內龐大的監視器網絡,並結合社會信用系統,對人民實施全面監控,激起熱烈討論;偏偏,也因近日西方展開抵制,向中國禁售電子零件,令其缺乏了攝像頭內部的電子管道,一個堪比小說1984的監控系統就此陷入危機。

一方面,我們總是借用戰爭的詞𢑥,去理解這些國與國之間的衝突,斟酌攻防,講究戰術策略;另一方面,戰爭也早已改換形態,未必再有歷史書籍裡寫的血肉大戰了,戰爭已逐漸粒子化,散播、滲入生活的各個面向,甚至構成了社會運作的基本條件,從經濟到科技,從網絡到物質,無一倖免。而那些彷似與我們相距很遠的戰亂地區,戰爭也以更為確切的形態蝕入居民的生活,一切皆受監控,稍被懷疑已可招來殺身之禍。布希亞談論「超真實」,認為擬象織成一個相互指涉以至取消真實的網絡,現時我們終於知道,超真實的運作條件與物質基礎,由網絡、鏡頭、監控器等連繫而成的系統,正是今日的戰場所在。

今期《Sample 樣本》以「(仮)和平時代的戰爭武器」為題,正是打算探討現今戰爭更迭不斷的模樣,囊括戰爭的嶄新面向,同時發掘潛隱於日常的種種武器與暴力。封面專題「虛擬世界的戰術軍火庫」,思考電子遊戲的遊玩機制,如何供玩家演練不同的戰略思維。「無人機戰爭」與「網絡戰」兩個小輯,分別展示新世代武器的發展,揭示戰爭的微粒化與顛覆性,怎樣導引出新的思考問題。「警察裝備檢閱」則借用美國的警察研究,摸索維持「秩序」的「合理武力」,以什麼形式呈現,又如何獲得合理性。「走入軍事博物館」以實地考察的方法,展現旅行現場及博物館展品在觀者身上引起的體驗,而「海陸空武器」則從物質與媒體兩方面,考察武器設計導出的影響,以及銀幕上的武器呈現。

另外,今期分別有兩個作家專題。「愚者的真實:陳浩基小輯」邀得陳浩基親身說法,從《13.67》到《網內人》,討論警權與網絡的變遷,將武器視為工具,意義端乎用者的心思,小輯亦載有陳浩基早期小說的評論。「伊藤計劃小輯」聚焦不幸早逝的日本科幻作家伊藤計劃,他筆下的作品每每挑戰「人」的概念,個體於系統的龐大力量下流散形體,而大腦、意識、語言、肉身扣成一組無從分割的迴圈,與大網絡互即互入,呈顯出網絡世代開展的新問題意識。創作專題「餘麈錄」則借末世想像,虛構出災難前後的人間實景。

西蒙娜.薇依寫道:「研究戰爭,最壞的方法就是研究其目標,而不研究戰鬥方法的本質。」相對於確立戰爭的終極目標,倒不如研究行使暴力的機制,檢視武器的設計。理解武器的運作方法,才能理解它導向何方,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考察,武器本身即會指向一種政治。假如,今日的戰爭已深入生活每一個細節,我們應該如何活下去,怎樣思考?讓我們把目光導向武器吧,戰爭就在身邊。

 

【《Sample》第八期「(仮)和平時代的戰爭武器」:其他文章】

 

【精彩內容預告】

❒ 虛擬世界的戰術軍火庫

與我們距離最近的軍事演練場地,或許就是電子遊戲的虛擬世界。封面專題抽出四種遊戲種類,沿着遊戲機制的肌理思考,這些作品如何供玩家演練不同的戰略思維。

 

❒ 警察裝備檢閱

近年,對警力過剩的質疑,並非一時一地出現,而是於全球爆發。本輯借用美國的警察研究,聚焦警察裝備,摸索維持「秩序」的「合理武力」以什麼形式呈現,又是如何獲得合理性。

 

❒ 新世代武器:無人機戰爭、網絡戰

也許,我們已經再無從見證,那些血淋淋的戰爭了,軍事早已因科技微粒化,脫離人手,變得客觀而理性。本輯展示新世代武器的發展,揭示戰爭的微粒化與顛覆性,怎樣導引出新的思考問題與道德論題。

 

❒ 走入軍事博物館/海陸空武器

羅貴祥、李祖喬、艾苦各自以親身體驗,帶我們體會軍事史與現世的交雜,羅貴祥的〈南疆行〉正好切中近日新疆令人憂心的現況。「海陸空武器小輯」分別從物質與媒體兩方面,考察武器設計導出的影響,以及銀幕上的武器呈現。

 

❒ 愚者的真實:陳浩基小輯

香港小說家陳浩基親身說法,從《13.67》到《網內人》,討論警權與網絡的變遷,將武器視為工具,意義端乎用者的心思;另外,小輯亦載有陳浩基早期作品的評論,補完對陳浩基的小說解讀。

 

❒ 伊藤計劃小輯

日本小說家伊藤計劃,推出四部長篇作品後英年早逝。他的作品到底如何挑戰、消解「人」的概念?面對當前的資訊世界,伊藤又如何借助科幻想像,對世界的整體結構發出挑戰

 

❒ 創作專題:末世想像「餘塵錄」

核彈的發明,讓我們終於有了自我毀滅的可能,一種人為的末世。沐羽、洪昊賢、何儀、陳韻紅、陳肇廷、林小日分別以小說的形式,想像末日前後的生活實況,探究生之意義。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