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晉瑋〈擦音〉英國國家詩歌大賽得獎評語與感言

報道

葉晉瑋〈擦音〉英國國家詩歌大賽得獎評語與感言

翻譯:陳麗娟
原文:https://poetrysociety.org.uk/news/the-national-poetry-competition-2021-winner-is-eric-yip/

  〈擦音〉(Fricatives)這首詩越過語言、種族、遷徙那暗黑凶險之水域,在「沒有人想聽這個有香港口音的四眼仔在說甚麼」的現實下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葉晉瑋現年十九歲,為劍橋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學生,是目前英國國家詩歌大賽(National Poetry Competition)最年輕的得獎者。

  三位評審Fiona Benson、David Constantine 及 Rachel Long從來自100個國家、7,012位詩人的16,729首參賽作品中選出得獎作品。所有詩作都以匿名方式審閱。

  

Rachel Long的評語:

有些詩是一個世界。而這首深深動人的詩同時薀涵兩、三個世界,而且在當中游刃有餘!當然這不代表這首詩沒有直面它們及與之扭打。這首詩本身就是「一架橡皮艇」,試圖越過語言、種族、遷徙那暗黑凶險之水域,在「沒有人想聽這個有香港口音的四眼仔在說甚麼」的現實下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然後這首詩繼續前進,演變成另一種愛和性的語言;另一種習得的語言,另一種存活。

David Constantine的評語:

英語作為外語的口語課、擦音的難度,在這首詩裡成為學習艱辛求存的過程。人生遭遇到的傷害和羞恥是如此的苦。這是生存、找到立足之地的代價,包括詞源學上的性交易。

Fiona Benson的評語:

〈擦音〉是具宏大野心而且寫得非常優美的一首詩。它讓我們代入一個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生的位置,當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子音的擦音在我們的嘴巴裡打結,並以發音近似的相關語迷惑我們。「恰當」的成就──正確的發音、良好的留學教育,這些自豪的家長們卻遇到黑道世界裡危險、黑暗的性愛挑釁。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力量但同時十分脆弱的故事,告訴我們異鄉人的融入是多麼的不容易。這是平衡與拉鋸,既個人又很政治,而且極具音樂性的作品,猶如高空鋼絲那樣可伸展的巧思。

  

葉晉瑋得獎感言:

  這應該是我所經歷過最大的驚喜。我從未在雜誌發表過作品,也沒參加過比賽,所以這次我的詩以如此奇妙的方式獲得認可,我非常感激。我很榮幸能為發展蓬勃的香港文學及詩歌出一分綿力。香港新詩的發展得來不易,有賴我所敬重的香港前輩詩人一字一刀地刻劃出來。

  我一向對英語的殖民特質以及它如何成為離間及打壓工具感興趣。我亦希望檢視我城的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憤怒、挫敗的心情,以及去國的歉疚。我嘗試以不妥協的態度探索這些主題,也有意識地把這首詩困在重複聲音的牢籠裡。

  這首詩是敘述者的成人禮,以他故鄉的變化作為襯托。各種不同的壓迫,以及敘述者怎樣遊刃其中,也是它的主題。詩歌以殖民主義如何影響我們話語、以及我們以為我們應該怎樣說話作開端。然後就是政治的面向,我覺得這一面無法跳過。另一方面就是性的服從,但其實那場性愛也帶着殖民餘韻。最後,就是如何融入英語社會。這一切都反映香港由殖民地變成戰場,然後變成難民輸出地的歷程。

  這首詩或多或少包含身為幸存者的歉疚。香港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移民潮,但不是每一個人也有資源移居他國。對我來說,能夠寫出這首詩是一種特權。我一直用英文創作,而如今身處英國,也常常說英語。

  放棄我的母語,進而放棄我的故鄉,對我來說有甚麼意義?在詩的結尾,敘述者意圖通過食物與自己的出身重新接軌。由移民經營的餐館是十分有趣的空間;它們既是家鄉的複製品,同時是飄泊心靈的避難所。但對於敘述者而言,有些東西他永遠失去了。我想這首詩就是我要找出那個東西到底是甚麼的方法。

  也許這正在提示我們,到底需了放棄多少才能生存。敘述者「做」到了,但同時他抺殺了自己及自身歷史的一部份。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