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是衡量基準的喪失:稍一抬頭,就感慨自己存在的渺小;打翻一杯咖啡,深淵也能驟然打開,通向虛無與悲觀的視界。
悲觀往往令人難以分清,那只是心情不佳,抑或真的是因循某種信念,才對萬物感到灰暗;然而,人墮入悲觀,想來非因哲學訓練,倒多是源於意外,爾後才對此加以思考。悲觀主義pessimism,本是源自拉丁語的pessimus,意謂最差(the worst),將世界視為「最差的可能世界」。對所謂最差的理解,將世界認知為悲觀的基礎,卻偏偏能夠不斷動搖。置身於香港,大抵都非常明白了,從一九八四年起計,跨過多屆政府,諸種權利被漸次剝奪,個體失去自由,教育備受鉗制,民生基建皆被奪取,政制發展越趨黑暗,也就遑論各種影響全球的重大議題了──這總是教人想到,最差尚有更差,底線不斷下滑,黎明前的黑暗,總是可以更黑下去。
這些時候,我還是選擇相信,一種更為貼近生活的思考:哲學家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寫道,哲學的起源並非好奇,而是不滿,有些欲求之事未被滿足。面對層層擠壓的限制,學懂思考虛無,感受悲觀,自然就變得更重要了。有趣的倒是,書寫悲觀虛無的文學家、哲學家,卻往往活得悠長,縱使對人生的價值充滿懷疑,卻不得不與灰暗的想法共存多年。
今期《Sample 樣本》以「悲觀人士生活指南」為題,嘗試從不同對悲觀的表述中,提取活下去的力量。題目雖曰指南,彷彿能夠站在生活以外,指點生活方式,然而置身悲觀之中,其實並無外部可言,我們只能選擇與其共存。今期以兩篇訪問開首,探討兩位年輕創作者面對近日社會狀況的反應。「抑鬱讀者藏書架」則借小說和各媒體作品,切開憂鬱的多種呈現。「暗黑美術館」選取多個畫家,以其畫作的作畫技巧,展示出他們筆下的幽黑之景。「深淵導賞團」則集中以哲學角度,剖析悲觀虛無的意義,由此想及自由意志與抗爭。創作專題「EVENT HORIZON」集合梁莉姿、沐羽、齊琰、陳諾諺的作品,自反送中運動開始以來發酵擴大的警暴及政府管治問題成了黑洞,以龐大的引力使所有人捲入其中,臨近事件視界的人,憑在邊緣上看見的圖景,能否搜索出通往希望的一點光?
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小說寫道:「我可以說,他在不快樂的狀態下並不快樂,但假如不快樂一夜之間、一瞬之間消失,他就會變得更不快樂,這就證明了,基本上他並非不快樂的,反而是快樂的,這正因不快樂而起,與不快樂同在,我是這樣認為的。」悲觀並非必須驅除的想法,假如悲觀總是意外墮入的狀態,我們終需學會與之共存。
精彩內容預告
【抑鬱讀者藏書架】
借小說和各媒體作品,切開憂鬱的多種呈現。
【暗黑美術館】
選取多個畫家,以其畫作的作畫技巧,展示出他們筆下的幽黑之景。
【深淵導賞團】
集中以哲學角度,剖析悲觀虛無的意義,由此想及自由意志與抗爭。
【創作專題:EVENT HORIZON】
集合梁莉姿、沐羽、齊琰、陳諾諺的作品,自反送中運動開始以來發酵擴大的警暴及政府管治問題成了黑洞,以龐大的引力使所有人捲入其中,臨近事件視界的人,憑在邊緣上可以看見什麼的圖景,能否搜索出通往出路希望的一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