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卓謙
攝/潘德恩
由艺鵠主辦「【我要讀書I Wanna Read】創作X閱讀VII」於8月30日舉辦,請來舞台劇演員、導演兼表演訓練老師梵谷(吳偉碩),分享他閱讀《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Self Comes to Mind: Constructing the Conscious Brian)的經驗與感受。從年少時,他已始好奇「人之甚麼」的命題;到參與舞蹈演出,感受到身體是捕捉世界的鑰匙;閱讀《意》一書,則釐清意識與身體的關係,認識唯有專注,才可成就自我;從而將領略所得,回歸到劇場演出中。藉閱讀,始洞悉到身體、意識,與生命、演戲密不可分。
動機︰好奇人是甚麼?
《意》一書由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所著,是一本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意識從何而來的科普書籍。梵谷亦坦言此書不易看,以往亦未接觸過其中專門術語(諸如︰下視丘、軸突),故是種嶄新的語言,花了兩年多時間才讀完。
即使如此,他仍執意看這本書,這大概與其青少年時代的經歷有關。他自小喜好閱讀,17歲時買下的第一本書《人到底是什麼?》,從此打開了求知的大門,始對人的存在產生興趣──「我」為什麼出現在這世上?「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怎樣與世界建立關係?直到23歲接觸了現代舞,他又有了新感悟︰發覺除可透過閱讀汲取知識外,身體也能幫助人掌握這個世界。到80年代末,他踏足劇場,認識了當時一位台灣文化評論人,那人專門研究著重身體演繹的日本傳統技藝,如︰舞踏、能劇等;並主張人不只有精神層面,也應以身體的方式切入世界。梵谷從他身上又得到啟發,於是便開始朝著探索「身體」的方向去了解︰「人到底是什麼?」
身體︰捕捉世界的主體
形體是劇場中重要的一環,表演者對身體的感應尤其重要。那時候他到新加坡學習表演藝術,有課是學太極,他看到一個外國人左支右絀地耍太極,便問他為何打得那麼辛苦。外國人說︰那些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早已滲入你們的血統裡,沒接觸過的人是難以進入的。於是梵谷相信,某些東西由我們出生的時候起,已開始滲入到我們的身體裡;而生活經驗、日常行為、接觸的事物會潛移默化地鑽入己身的潛意識。所以,即使是第一次耍太極,懷藏中國血統的會比外國人易上手。
但人時常對身體缺乏自覺,有個說法是︰人的意識與身體有98%是脫離的,就像滑手機時,人的專注力會放在看到的資訊上,而我們的手指(身體)只是如喪屍般活動,根本不會記得指頭動了多少次。但梵谷認為身體不是工具或物件,而是一個主體,幫人捕捉世界;意識則是一個雷達,用來接受外間的訊號。
潛意識︰催吉避凶求生本能
《意》一書指即使是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如一粒細菌或一條變形蟲,不具有精密腦袋的生物,其實也具有意識。其意識顯現在催吉避凶的本能上︰當它接收到危險訊號時,便會作出自然反應。人或動物身上亦有所謂「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即面對危險時,身體會自動進入戰鬥或逃跑狀態。
人體中無數個細胞,每分每秒都在接收外來的刺激,身體對這些刺激作出回應,長年累月便演變成潛意識反應。這些訊號透過神經傳送到大腦,大腦相應區域便會開始「繪製地圖」,地圖對於人的存續起重要作用︰「地圖中所含有的訊息,可以在無意識下被用來有效率地指導動作行為」(p.78),亦即每個細胞也在執行「生存下去」這個指令。在這前提下,「地圖」能指導身體作出正確的行動。最簡單的例子就如︰人溺水時會拼命揮動手臂掙扎一樣。
唯有專注,才有自我
由內在環境、內臟所促成的「主要內感覺地圖」,與頭、軀幹、四肢促成的「主要生物體地圖」,及五官(視聽味嗅觸)所促成的「外部指向之感覺門戶地圖」,這三者共同構成了「原我」。原我就像一個平台,讓我們記住身體與周遭事物互動時產生的變化,也緊記身體結構或狀態的修正。然而原我並不解答「我們是誰?」這問題,要解答自我必須建構「核心自我」。
核心自我於原我修正後產生,它必須經歷「主角化」的過程。一個「主角」被心智創造出來了,知道有些事件在「主角」身上發生,而那「主角」就是物質的「我」,「我」必須將身體的行動連結至同一主角身上,從而產生主體性。這是相當重要的過程︰當大腦每分每秒也在接收繁多訊息,但總有些比較關注的、有些較易被忽略;就像專注在正在滑動的手機螢幕裡,自然會忽略耳邊風扇轉動的聲音。但當注意力集中在一事情上,接收到的訊息會與其他訊息區別開來,「核心自我」由此而生。
演戲︰他人與己之連結
梵谷指意識分兩個範疇,「核心自我」捕捉當下最吸引注意的訊息;「自傳體自我」則與記憶相關,自傳是個人記憶與生活經驗的總和,讓當下發生之事連結過往經歷,令人進入記憶世界,有點像意識流。
梵谷嘗試將這理論帶回劇場,指出當演員對角色進行心理分析時,角色曲折離奇的經歷,其實都與演員無關。雖沒經歷過,但將角色處境連結到演員自身經驗,再將過往感受放進虛構角色中,或能找到代入、演活角色的角度。他強調演戲就是要經歷生命,每演一個角色也是一次生命體驗。角色生命力量的呈現,需要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投射出來,故演員必須懂得面對及了解自己的身體。
他相信不同學科能夠觸類旁通,所以從不抗拒接觸陌生範疇。他認為此書替他解答了一些難題,包括︰一直追問的關於人與存在、人與社會的課題,並體認到人除透過思想、語言了解世界,也需注意身體的種種行為與反應,與身體對話,喚回那些被我們忽略了的、日常不斷接收到的訊息。那關乎我們如何實踐(practice)生命。
梵谷最後指,若對生命保持好奇,一些此刻還不理解的事情,或許有天,當接觸到另個領域的知識時,就會得到解答。閱讀《意》一書,似乎就是這種充滿驚喜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