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眼晴背後的靈魂──Amedeo Modigliani

SampleX微批文學媒體計劃 漫談

凝視眼晴背後的靈魂──Amedeo Modigliani

在剛過去的蘇富比春季拍賣中,Amedeo Modigliani的作品《向左側卧的裸女》(Nu couché)估值達到1.5億美元,為歷來估價最高。儘管今天他的畫作價值不菲,藏家們爭先搶購,然而 Modigliani並不是打從一開始便得到世人的欣賞。當時巴黎的藝術圈並未重視他的畫作,舉辦首次個展時更在當天因展出裸體畫而被控妨礙風化而告終。在短暫的三十年年生命裡Modigliani除了留下畫作之外,還有典型的悲劇藝術家一生。

今天有關 Modigliani 的研究資料原來也沒有想像中多,在世僅僅三十五年的他只有一定數量的畫作遺下,在生時展出畫作的次數也不多。加上生活在貧苦的環境,遺留下來而得以保存的歷史文獻資料並不多,大多文獻資料也是流傳下來的傳言。但無論如何在多年之後,世人終於再次發現這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

Modigliani的畫作主要以肖像為題。肖像以弧線作結構,不按傳統的透視而畫,拉長的面額和四肢、空靈的杏眼、有如非洲土著面具般的輪廓。這種畫法形成了Modigliani獨有的風格──既現代又古典的處理,同時糅合了不同文化中的特色;既有新印象派對於內在情緒和感受的刻畫,又帶有立體主義中將結構及透視幾何化的處理,還有非洲藝術的原始和直接。我們很難將他的畫風歸納到某一特定的派別。

1884年Modigliani 出生於意大利利佛諾(Livorno),他的母親很早就發現了他的藝術才華,從小送他到佛羅倫斯和威尼斯的美術學院學習。二十歲時,他決定離開藝術風格保守的意大利,前往當時藝術之都巴黎發展。當時的巴黎百花齊放,在那裡他借鑒了Paul Cézann、Pablo Picasso等藝術家的風格,開始對立體主義、非洲原始藝術產生興趣。當時各個流派正掀起一場藝術革命,立體派、野獸派、未來派等等皆有其主張。在風暴之中,Modigliani並不關心這些流派背後的目的和意義,他由始至終所關心的是通過肖像繪畫人的靈魂,執着於呈現自己心目中的畫面。他敏銳的觸覺能從各種藝術主張之中取其所需,糅合其中。在那裡他開始繪畫模特兒,亦繪畫裸體畫。生性風流浪漫的他尤愛繪畫女性,他常將模特兒的頸繪畫成修長的模樣。對他而言,頸是女性最性感的部位,透過延長頸部的線條從而引起我們的凝視(Stare)。

眼睛在Modigliani的畫作中佔了很奇特的位置。人們習慣從眼神揣測對方的思緒情感,但在他的作品中有些畫中人雙目空靈,只有眼白,有一部份又會畫上眼珠,讓人難以捉摸。儘管好些藝評嘗試在這些空靈的目光中揣測當中之意並加以詮釋,在我看來沒有眼神的肖像使一切變得曖昧。然而,對Modigliani而言眼神是靈魂所在。我們能大概從畫中眼珠的狀態推測出畫家與模特兒的關係:它既反照出兩者的距離,也觀照着Modigliani本身。儘管畫面正在繪畫着他者,但其實那也是Modigliani自己。在Modigliani女兒為他寫的傳記《莫迪里亞尼:人與神話》(Modigliani: Homme et mythe)之中就記錄了一段關於眼晴的札記:他的妻子Jeanne Hébuterne有次問起他,為何她的肖像畫中的沒有眼睛?當時他們還只是戀人關係,Modigliani對她說:「等我認出妳的靈魂時,就會畫出妳的眼睛。」到真正Modigliani為她畫上雙眼的一幅畫,正是Hébuterne懷上了他的孩子之時。據說Hébuterne第一次在他的畫面前落淚,就是看到擁有眼晴的自己。

「陷入愛河之際,戀人的目光就是一切,再多的言語和擁抱,都比不上戀人的凝視。」John Berger這樣寫過。不知他說這句話時可有想起Modigliani與Hébuterne之間的故事?我想起某次與朋友討論起繪畫的本質,他認為繪畫的本質是感知(Perceive)而不是凝視。而Modigliani選擇繪畫對象的眼睛作為自己凝視的投射,在他的畫中凝視與感知並存,並不斷游走於兩者之間,時而清晰時而曖昧,這也許正是他的作品迷人之處。

Jeanne Hebuterne, 1919 by Amedeo Modigliani
Jeanne Hebuterne, 1919 by Amedeo Modigliani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